鬼谷子

[战国] 鬼谷子 撰 · [南朝梁] 陶弘景 注

权篇第九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说者,说之于彼人也。说之者,有资于彼人也。资,取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说者,所以文饰言语,但假借以求入于彼,非事要也。亦既假之,须有损益,故曰“假之者,损益之谓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也,轻论也。

谓彼有所问,卒应而对之者,但便利辞也。辞务便利,故所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核实事务以成义理者,欲明其真伪也。真伪既明,则符验自□□,“符验”也。言或反复,欲相却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言或不合,反复相难,所以却论前事也。却论者,必理精而事明,几微可得而尽矣,故曰“却论者,钓几也。”求其深微曰钓也。

佞言者,谄而于忠。

“谄”者,先意承欲,以求忠名,故曰“谄而于忠”。

谀言者,博而于智。

“博”者,繁称文辞,以求智名,故曰“博而于智。

平言者,决而于勇。

“决”者,纵舍不疑,以求勇名,故曰“决而于智”。

戚言者,权而于信。

“戚”者,忧也,谓象忧戚而陈言也。“权”者,策选进谋,以求信名,故曰“权而于信”。

静言者,反而于胜。

静言者,谓象清净而陈言。“反”者,先分不足以窒非,以求胜名,故曰“反而于胜”。

先意成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

纵舍不宜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己实不足,不自知而内讼,而反攻人之过,窒他谓非,如此者,反也。

故口者,几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

口者,所以发言语,故曰“口者,机关也。”情意宜否,在于机关,故曰“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所以助心通理,故曰“心之佐助也”。心得耳目,即能窥见间隙,见彼奸邪,故曰“窥间见奸邪”。耳、心、目三者,调和而相应感,则动必成功,吉无不利。其所无□□,则以顺道而动,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者也。

故系言而不乱,翱翔而不迷,变易而不危者,观要得理。

苟能睹要得理,便可曲成不失。故虽系言纷葩不乱,翱翔越□不迷,变易改常而不危者也。

故无目者,不可示以五色,无耳者,不可告以五音。

五色为有目者施,故无目不可得而示其五色;五音为有耳者作,故无耳不可得而告其五音。此二者为下文分也。

故不可以往者,无所开之也;不可以来者,无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

此不可以往说于彼者,为彼暗滞,无所可开也;彼所不来说于此者,为此浅局,无所可受也。夫浅局之与暗滞,常闭塞而不通,故圣人不事也。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烁金,言有曲故也。

口食可以肥百体,故可食也。口言或可以招百殃,故不可以言也。言者触忌讳,故曰“有忌讳也。金为坚物,众口能烁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故曰“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

可听在于合彼,可成在于顺理。此为下起端也。

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智者之短,不胜愚人之长,故用愚人之长也。智者之拙,不胜愚人之工,故用愚人之工也。常能弃拙短而用工长,故不困也。

言其有利者,从其所长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

人能从利之所长,避害之所短,故出言必见听,举事必有成功也。

故介虫之悍也,必以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之用其长,而谈者,知用其用也。

言介虫之捍也,□坚厚以自藏。螫虫之动也,行毒螫以自卫。此用其所长也,故能自免于害。至于他鸟兽,莫不知用其长,以自保全。谈者感此,亦知其所用而用也。

故曰:“辞言五:曰病,曰恐,曰忧,曰怒,曰喜。”

五者有一,必失中和而不平畅。

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

病者恍惚,故气衰而不神也。

恐者,肠绝而无主也,

恐者内动,故肠绝而言无主也。

忧者,闭塞而不泄也,

忧者怏悒,故闭塞而言不泄也。

怒者,妄动而不治也,

怒者郁勃,故妄动而言不治也。

喜者,宣散而无要也。

喜者摇荡,故宣散而言无要也。

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

此五者既失于平常,故用之在精,而行之在利。其不精利,则废而止之也。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过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

此量宜发言之术也。不达者反之,则逆理而不免成于害也。

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

与智者语,将以其明斯术;与不智者语,以此术教之。然人迷日因久,教之不易,故难为也。

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

“言”者条流舛杂,故“多类”也。事则随时而化,故多变也。若言不失类,事亦不乱,

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

不乱故不变,故其主有常。能令有常而不变者,智之用也,故其智可贵而不妄。

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听聪则真伪不乱,知明则可否自分,辞奇则是非有证。三者能行,则功成事立,故须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