鹖冠子(鹖冠子注)

[战国] 鹖冠子 撰 · [春秋] 陆佃 解

能天第十八

原圣心之作,情隐微而后起,“散无方而求监焉,轶玄眇而后无“杭澄幽而思谨焉,截六际而不绞。观乎孰莫,听乎无罔,极乎无系,论乎窈冥,湛不乱纷,故能绝尘埃而立乎太清。往无与俱,来无与偕,希备寡属,孤而不伴,所以无痹,保然独至,传未有之将然,领无首之即次,度十五而用事,量往来而废兴,因动静而结生,能天地而举措。

自然,形也,不可改也;奇耦,数也,不可增减也;成败,兆也,非而长也。故其得道以立者,地能立之;其得道以仆者,地弗能立也。其得道以安者,地能安之;得其道以危者,地弗能安也。其得道以生者,天能生之;其得道以死者,天弗能生也。其得道以存者,天能存之;其得道以亡者,天弗能存也。彼安危,埶也;存亡,理也,何可责于天道?鬼神奚与??

一者,德之贤也;圣者,贤之爱也;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以至,图弗能载,名弗能举,口不可以致其意,貌不可以立其状。若道之象,门户是也,贤不肖愚知由焉出入而弗异也。道者,开物者也,非齐物者也。故圣,道也;道,非圣也。道者,通物者也;圣者,序物者也。

是以有先王之道,而无道之先王。故圣人者,后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终。力不若天地,而知天地之任;气不若阴阳,而能为之经;不若万物多,而能为之正;不若众美丽,而能举善指过焉;不若道德富,而能为之崇;不若神明照,而能为之主;不若鬼神潜,而能著其灵,不若金石固,而能烧其劲;不若方圆治而能陈其形。

昔之得道以立,至今不迁者,四时太山是也。其得道以危,至今不可安者,苓峦堙溪、橐水降风是也。其得道以生,至今不亡者,日月星辰是也。其得道以亡,至今不可存者,苓叶遇霜,朝露遭日是也。故圣人者,取之于埶,而弗索于察。埶者,其专而在己者也;蔡者,其散而之物者也。物乎物,芬芬份份,孰不从一出,至一易?故定审于人,观变于物。

口者,所以抒心诚意也,或不能俞受究晓,扬其所谓,或过其实。故行异者相非,道异者相戾。诐辞者,革物者也,圣人知其所离;淫辞者,因物者也,圣人知其所合;诈辞者,沮物者也,圣人知其所饰;遁辞者,请物者也,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圣人知其所立。立者,能效其所可知也,莫能道其所不及。

明谕外内,后能定人。一在而不可见,道在而不可专。切譬于渊,其深不测,凌凌乎泳澹波而不竭。彼虽至人,能以练其精神,修其耳目,整饰其身,若合符节,小大曲制,无所遗失;远近邪直,无所不及。是以德万人者谓之俊,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故圣者,言之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