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大戴礼)

[西汉] 戴德 撰 · [北周] 卢辩 注

卫将军文子第六十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赣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盖受教者七十有余人,闻之,孰为贤也?”子贡对,辞以不知。

文子曰:“吾子学焉,何谓不知也?”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则难。故君子曰:“智莫难于知人。”此以难也。”

文子曰:“若夫知贤,人莫不难。吾子亲游焉,是敢问也。”

子贡对曰:“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赐有逮及焉,有未及焉,不得辩知也。”

文子曰:“吾子之所及,请问其行也。”

子贡对曰:“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渊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诗云:“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则。”故国一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以申之。

在贫如客,使其臣如藉,不迁怒,不探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曰:“有土君子,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怒。匹夫之怒,惟以亡其身。”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告之。

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曰性,都其富哉,任其戎,是仲由之行也。夫子未知以文也。诗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恂蒙。何天之宠,傅奏其勇。”夫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

恭老恤孤,不忘宾旅,好学省物而不懃,是冉求之行。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老则近礼,克笃恭以天下,其称之也,宜为国老。”志通而好礼,摈相两君之事,笃雅其有礼节也,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孔子曰:“貌以摈礼,礼以摈辞,是之谓也。主人闻之以成。”孔子之语人也,曰:“当宾客之事则通矣。”谓门人曰:“二三子欲学宾客之礼者,于赤也。”

满而不满,实如虚,通之如不及,先生难之。不学其貌,竟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皓皓,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哉!”以此称之也。

业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可侮,不佚可佚,不敖无告,是颛孙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者,则仁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也。

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孔子曰:“诗云:“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而摘也,其可谓不险也。”

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于民利矣,廉于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是故不忘,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讯,欲给则豫,当是如偃也得之矣。”

独居思仁,公言言义,其闻之诗也,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𬘺之行也。夫子信其仁,以为异姓。自见孔子,入户未尝越屦,往来过人不履影,开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高柴执亲之丧,则难能也;开蛰不杀,则天道也;方长不折,则恕也。恕则仁也,汤恭以恕,是以日跻也。”

此赐之所亲睹也。吾子有命而讯,赐则不足以知贤。”

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焉。若吾子之语审茂,则一诸侯之相也,亦未逢明君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问二三子之行于赐也,不一而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尝以告。”孔子曰:“言之。”子贡以其质告。

孔子既闻之,笑曰:“赐,汝伟为知人,赐!”

子贡对曰:“赐也焉能知人,

此赐之所亲睹也。

孔子曰:“是女所亲也。吾语女耳之所未闻,目之所未见,思之所未至,智之所未及者乎?”

子贡曰:“赐得,则愿闻之也。”

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旧恶,盖伯夷、叔齐之行也。晋平公问于祁徯曰:“羊舌大夫,晋国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徯对,辞曰:“不知也。”公曰:“吾闻女少长乎其所,女其阉知之。”祁徯对曰:“其幼也恭而逊,耻而不使其过宿也;其为侯大夫也,悉善而谦,其端也;其为公车尉也,信而好直,其功也;至于其为和容也,温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其志也。”公曰:“向者问女,女何曰弗知也?”祁徯对曰:“每位改变,未知所止,是以不知。”盖羊舌大夫之行也。畏天而敬人,服义而行信,孝乎父而恭于兄,好从善而敩往,盖赵文子之行也。其事君也,不敢爱其死,然亦不亡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君陈则进,不陈则行而退,盖随武子之行也。其为人之渊泉也,多闻而难诞也,不内辞,足以没世,国家有道,其言足以生,国家无道,其默足以容,盖桐提伯华之行也。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栝之中,直已而不直人,以善存,亡汲汲,盖蘧伯玉之行也。孝子慈幼,允德禀义,约货去怨,盖柳下惠之行也。其言曰:“君虽不量于臣,臣不可以不量于其君。是故君择臣而使之,臣择君而事之,有道顺君,无道横命。”晏平仲之行也。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贫而乐也,盖老菜子之行也。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位而不援其上,观于四方也,不忘其亲,苟思其亲,不尽其乐,以不能学为己终身之忧,盖介山子推之行也。大戴礼记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