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东晋] 昙无谶 译

优婆塞戒经净三归品第二十

善生言:“世尊!如佛先说:有来乞者,当先教令受三归依,然后施者。何因缘故受三归依?云何名为三归依也?”善男子!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如汝所问云何三归依者?

善男子!谓佛法僧。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或有说言:若如是者,即是一归。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分别者。如来出已,则有分别,是故应当别归依佛。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有受者,佛弟子众,能禀受故,是故应当别归依僧。正道解脱,是名为法;无师独觉,是名为佛;能如法受,是名为僧。若无三归,云何说有四不坏信?得三归者,或有具足,或不具足。云何具足?所谓归佛、法、僧。不具足者,所谓如来归依于法。

善男子!得三归者,无不具足,如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戒。善男子!如佛、缘觉、声闻各异,是故三宝不得不异。云何为异?发心时异,庄严时异,得道时异,性分各异,是故为异。何因缘故说佛即法?能解是法,故名为佛;受分别说,故名为僧。若有说言:佛入僧数。是义不然。何以故?佛若入僧,则无三宝及三归依、四不坏信。

善男子!菩萨、法异,佛、法亦异。菩萨二种:一者、后身,二者、修道。归依后身,名归依法,归依修道,名归依僧。观有为法多诸罪过,独处修行,得甘露味,故名为佛;一切无漏无为法界,故名为法;受持禁戒,读诵解说十二部经,故名为僧。

若有问言:如来灭已,归依佛者,是何归依?善男子!如是归依,名为归依,过去诸佛无学之法。如我先教,提谓长者:“汝当归依未来世僧。依过去佛,亦复如是。”福田果报,有多少故,差别为三。

若佛在世及涅盘后,供养果报,无有差别;受归依者,亦复如是。如佛在世,为诸弟子,立诸要制,佛虽过去,有犯之者,亦获罪报;归过去佛,亦复如是。

犹如如来临涅盘时,一切人天为涅盘故,多设供养,尔时,如来未入涅盘,犹故在世,悬受未来世供养事;归过去佛,亦复如是。譬如有人父母在远,是人或时瞋骂得罪,或时恭敬赞叹得福;归过去佛,亦复如是。

是故我说:我若在世,及涅盘后,所设供养,施者受福等无差别。善男子!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归依者,名优婆塞,名优婆夷。一切诸佛,虽归依法,法由佛说,故得显现,是故先应归依于佛。净身、口、意,至心念佛,念已即离怖畏、苦恼,是故应当先归依佛。

智者深观如来智慧解脱最胜,能说解脱,及解脱因,能说无上,寂静之处,能竭生死,苦恼大海,威仪庠序,三业寂静,是故应当先归依佛。智者深观,生死之法,是大苦聚,无上正道,能永断之;生死之法,渴爱饥馑,无上甘露,味能充足,生死之法,怖畏崄难,无上正法,能除断之;生死错谬,邪僻不正,无常见常,无我见我,无乐见乐,不净见净,无上正法,悉能断除;以是因缘,应归依法。

智者应观,外道徒众,无惭无愧,非如法住,虽为道行,不知正路,虽求解脱,不得正要;虽得世俗微善之法,悭悋护惜,不能转说,非善行性,作善行想。佛僧寂静,心多怜愍,少欲知足,如法而住,修于正道,得正解脱,得已复能转为人说,是故应当次归依僧。

若能礼拜,如是三宝,来迎去送,尊重赞叹,如法而住,信之不疑,是则名为,供养三宝。若有人能,归三宝已,虽不受戒,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虽复在家,如法而住,是亦得名,为优婆塞。若有说言:先不归依佛法僧宝,当知是人不得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我先说:善来比丘!是竟未得,归依三宝,而其戒律,悉得具足。或有说言:若不具受,则不得戒,八戒斋法,亦复如是。是义不然。何以故?若不具受,不得戒者,求有优婆塞云何得戒?实是得戒,但不具足。八戒斋法。若不具受,虽不名斋,可得名善。

善男子!若能净洁,身、口、意业受优婆塞戒,是名五阴。云何五阴?不受邪见,不说邪见,信受正见,说于正见,修行正法,是名五阴。受三归已,造作痴业,受外道法,自在天语,以是因缘,失于三归。

若人质直,心无悭贪,常修惭愧,少欲知足,是人不久,得寂静身。若有造作,种种杂业,为受乐故,修于善事,如市易法,其心不能怜愍众生,如是之人,不得三归。

若人为护舍宅身命、祠祀诸神,是人不名失归依法;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礼拜外道,是人则失三归依法。若闻诸天,有曾见佛,功德胜己,礼拜供养,是人不失归依之法。或时礼拜,自在天王,应如礼拜,世闲诸王、长者、贵人、耆旧有德,如是之人,亦复不失归依之法。虽复礼拜,所说邪法,慎无受之。供养天时,当起慈心,为护身命、财物、国土、人民恐怖。

所说邪见,何故不受?智者应观外道所说:云一切物,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若是自在之所作者,我今何故修是善业?或说:投渊、赴火、自饿舍命,即得离苦。此即苦因,云何说言得远离苦?一切众生,作善恶业,以是业缘,自受果报。

复有说言:一切万物,时节、星宿、自在天作。如是邪说,我云何受现在造业,亦受过去所作业果?智者了了,知是业果;云何说言时节、星宿,自在作耶?若以时节、星宿因缘,受苦乐者,天下多有同时、同宿,云何复有,一人受苦,一人受乐,一人是男,一人是女?天、阿修罗有同时生,同宿生者,或有天胜阿修罗负,阿修罗胜诸天不如;复有诸王同时、同宿俱共治政,一人失国,一则保土。诸外道等,亦复说言:若有恶年、恶宿现时,当教众生,令修善法,以攘却之。若是年、宿,何得修善而得除灭?以是因缘,智者云何受于外道邪错之说?

善男子!一切众生,随于业行,若修正见,受于安乐,修邪见者,受大苦恼。因修善业,得大自在,得自在己,众生亲近。复为宣说善业因缘,善业因缘故得自在,一切众生皆由修善,业因缘故,得受安乐,非年、宿也。

善男子!阿阇世王、提婆达多,皆由造恶业因缘故,堕于地狱,非因年、宿得是报也。郁头蓝弗,邪见因缘,未来当堕大地狱中。

善男子!一切善法,欲为根本,是欲因缘,得三菩提,及解脱果。入出家法,破大恶业,及诸有业,能受持戒,亲近诸佛。能一切舍施于乞者,能作定性,坏恶果报,灭大恶罪,得决定聚,离于三障,善能修集,坏烦恼道。是欲因缘,能受三归,因三归已,即能受戒,既受戒已行见、修道,过于声闻。若有畏于师子、虎、狼、恶兽等类,归依于佛,尚得解脱,况发善心,求出世者,不得解脱?阿那邠坻教告家内,在胎之子,悉受归依,是胎中子,实不成就。何以故?是法要当口自宣说;虽不成就,亦能护之。

善男子!诸外道说:一切世闲,皆是自在天之所作;亦复说言:未来之世过百劫已,当有幻出。所言幻者,即是佛也。若自在天,能作佛者,是佛云何能破归依自在天仪?若自在天,不能作佛,云何说言一切皆是,自在天作?外道复说:大梵天王、大自在天、毗纽天主,悉皆是一,复说生处,各各别异。自在天者,名自在天,名常,名主,名有,名曰律陁,名曰尸婆,是一一名,各有异事,亦求解脱,亦即解脱。是义不然。

何以故?若自在天,能生众生,造作诸有,作善恶业,及业果报,作贪、瞋、痴系缚众生;复言众生得解脱时,悉入身中,是故解脱,是无常法,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常者,云何得名为解脱也?如婆罗门子,还得寿命,是故不得名自在天。

是三种天亦不得一。何以故?阿周那人毗纽大天,为作解脱,以是义故,亦不得一。若言解脱,是无常者,当知即幻,非佛名幻。若能了了正见真我,是名解脱。

复有说言:见微尘者,是名解脱。复有说言:见性异我异,是名解脱。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能修道,见四真谛,是人乃得见性见我。若人能受三归依者,是人乃能真见四谛。是三归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净三归依,是不为难;在家修净,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