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十卷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智亦有之,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大智闲闲,小智间间,其寐也鼋交,其觉也形开。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
可平可,不可乎不可,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不就利,不违害。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而昃畋儠,方其梦也,不知其梦。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
吾生也有崖,而智也无崖。以有崖随无崖,殆已;
遁天倍情,忘其所受。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颜冋曰:冋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心齌乎?曰:是祭祀之齌非心斋也。冋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也。唯道集虚,虚者心齌也,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而问蘧伯玉曰:与之无方则危吾国,与之有方则危吾身。如何?伯玉曰:善哉问乎!正汝身哉!形莫若就,心莫若和。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心志其容寂凄然似秋,暖然似春。
役人之役,适人之适,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沬,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得者时也,失者顺也。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阴阳于人,不啻为父母也。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隳支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之坐忘。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无伤。
凫胫踓短,续之则忧;鹤胫踓长,断之则悲。自三代以下,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此数者,事业不同,殉身一也。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不同,亡羊均也。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死踓不同,其于残生伤性一也,何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则天下尽殉也。彼其所列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其所殉一也。至于残生损性,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也,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也,踓盗跖、伯夷是同为淫僻。
纯朴不残,孰为牺樽?白玉不毁,孰取玤璋?道德不废,安为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夫残朴以成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成仁义,圣人之过也。
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惫,能成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𡊑,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
喜怒相疑,愚智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
至道之精,查查冥冥;至之道极,昏昏默默。
慎汝内,闭汝外,多智为败,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子贡教汉阴为圃者作桔槔,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夫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则道不载。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见功多者,圣人之道也。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多也。
视而可见者,彤与色;听而可闻者,名与声。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也。
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替肤,则通夕不寐,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平易恬憺,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矣。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忆而后起,故无天灾,无物累,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德之失。一而不变,静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
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之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也。寄之,其来不可御,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水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伎也;鸱鸮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奚为奚据?奚避奚处?奚就奚去?奚乐奚恶?
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踓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汝骨肉肌肤,反汝父母妻子,闾里知譀子,欲之乎?髑髅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夫畏途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以盛卒徒而后出焉,不亦智乎?故人之所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戒者,过也。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出山,舍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鴈,竖子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鸣者。明曰:弟子问庄子曰: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主人之鴈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焉?庄子曰: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异。直木先伐,甘泉先竭。
鸟莫知于鷾鸸,其畏人也,袭诸人间,人而人存之者。畏人而入于人间,此鸟所以称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