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发微卷之十四
鲁斋鲍云龙景翔编著
虚谷方回万里校正
先后
先天后天之说,历四圣四贤而后其说始备。四圣者,伏羲画卦,先天也;文王演易,周公爻辞,后天也;孔子十翼,兼先后天也。四贤者,濂溪也,程叔子也。邵子独阐先天之学,朱子贯而一之,于是易道大明于天下矣。非四圣四贤相继迭作,天下其犹夜行乎!
〇朱子曰:康节有诗云:若论先天一事无,后天方要著工夫。又曰天意无他只自然,自然之外更无天,亦此意也。
潘氏曰:先天一事无,予因格物而得之矣。昔童时曰:候鸡雏之出,母初未尝喙,气数才足,便横迸裂开。若稍不利,用手略助之,则其子下来便不长进,以见得这里一毫人力有不能与。愚曰:一二三四五,天地之生数,先天也;六七八九十,天地之成数,后天也。或曰:无极而太极,其先天乎?太极而阴阳,其后天乎?以类推之,则未发之中,先天也;发而中节,后天也。开物,先天也;成物,后天也。贞而元,先天也;亨而利,后天也。而贞之中,又自有先后。前一半子属阴,先天也;后一半子属阳,后天也。先天后天,无事不然,无物不然,默而观之,思过半矣,岂特卦画而已哉!蔡氏曰:寒暑也,昼夜也,生物之阴阳也。屈伸消长无不变,先天也。阳之所以为阳,皆动而无体也。气,形也,魂魄也,物生之阴阳也,则阳能变,阴不能变,后天也。阴之所以为阴,皆静而有体也。伏羲之卦,先天也,天之气也。文王之卦,后天也,地之物也。
〇春秋传曰:先天而天弗违,志壹之动气也;后天而奉天时,气壹之动志也。
横渠说:气与志,天与人,有交胜之理。圣人在上而下民咨,气壹之动志也。凤凰仪,志壹之动气也。胡氏春秋说本此。朱子谓:先天而天弗违者,如礼乐,先王之所未有,而可以义起之类。天虽未为,而吾意之所为,自与道契,天亦不能违也。后天而奉天时,如天叙、天秩之类,虽天之所已为,而理之所在,吾亦奉而行之尔。先天、后天,乃是左右参赞之意,意思都在中间,不差毫发,即所谓啐啄同时也。
〇邵子曰:尧之前,先天也;尧之后,后天乃效法尔。按,先天一阳生子,至曰成乾,天之象立矣。午后阴生消阳,至亥成坤。凡阴所为,皆效阳而法之,故曰成象谓乾,效法谓坤。自有一以来,以元会、运世推之,尧适当乎巳未。尧之前,每事皆先天而造之。三代以后,制作云为,无非效法之事。先天取四象者,虚中待用,用之在人。先天,天弗违也。后天取五行者,中亦实矣。虽人事,亦由天命,后天而奉天时也。故先天事业,非大圣人不能为也。子云曰:法始乎伏羲,其开物之时乎?成乎尧,其先天之极乎?所以十三卦始于离而终于夬。
〇又曰: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出入有无生死之间者,道也。先天造化之初,由心出迹之学;后天生物之后,因迹求心之学。心与道皆虚,而神能出入于有无生死之间者,不为物所碍也。在先天之先不为无,在后天之后不为有,迹不能外也。朱子谓康节之学,本于明理。明道所谓观天地之运化,然后颓然其𫖯,浩然其归,乃康节所到处。其学得于先天,看得这里熟了,自然前知。看事物便成四个,渠是怕处其盛。且如看花,方其蓓蕾,向盛也半开,渐盛正开,太盛则衰矣。人之势焰者必衰,强壮者必死,是其理也。康节一见便能知之。
〇又曰:自然而然,不得而更者,内象内数,他皆外象外数也。
〇又曰:易有内象,理致是也;有外象,指定一物而不变者是也。先天阴阳二图,内象内数,先后有伦,变之则乱,盖自然而然,不得而更也。后天卦气图及他象数,皆错杂无定,人情物态,非伪则妄。所以孔子序后天之易,惟以理为次者,内象、内数,立体之经,外象、外数,应用之变也。故三易屡更,先天不易。理致者,健、说、巽、动之类。指定一物者,地中生木、火在天上之类。内象无实象,内数无实数,存乎太虚,若可更也。而不可更者,理有必致,自然而成,虽有智巧,不能变其象而逃其数。若外象外数,体若一定,然爻有飞伏,卦有消长,六位八物,不能自定。是故适变者不变,而不变者终变也。蔡节斋谓:先天之学,正之于未萌;春秋之书,正之于未著。
〇朱子曰:先天乃伏羲本图,非康节所自作。只一图以寓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凡今易中一字一义,无不自其中流出者。或问:太极与先天二图如何?朱子曰:论其格局,太极不如先天之大而详;论其义理,先天不如太极之精而约。然太极终在先天范园之内。邵子所谓先天之学者,自初未画时说到六画满处是也。如孔子十翼中,如八卦成列,及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天、地、雷、风、山、泽、水、火之类,皆本羲画之意。若先天未画一卦也无。盖一理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为一画者二;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二画者四;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三画者八。皆是自然而然,不假安排,更著言语议论而后明。此乃易学纲领开卷第一义,古今未有识之者,至康节始传其说,是为先天之易。
〇又曰: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始作八卦横图一,又作重为六十四卦横图二,始作八卦方位圆图一,又作重为六十四卦方位圆图二。
〇又曰:先天图外圆为天,内方为地。
蔡西山曰:六十卦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内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圆图,乾在南,坤在北;方图坤在南,乾在北。乾位阳,画多,坤位阴画多。阴阳各以类而聚。图以圆函方,以见天包地外,地在天中。朱子曰:方圆尤妙。邵子有诗曰:天地定位,否泰反类。山泽通气,咸损见义。雷风相薄,恒益起意。水火相射,既济未济。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荡,为六十四。朱子释之曰:此是释方圆两交股底。且西北角乾,东北角坤,是天地定位,便对东北角泰,西南角否。次乾是兑,次坤是艮,是山泽通气,便对次否之咸,次泰之损。后四卦亦如此。谓次兑是离,次艮是坎,是水火相射,便对次损之既济,次咸之未济;次离是震,次坎是巽,居中央两交股处是雷风相薄,便对次既济之益,次未济之恒是也。四象交而成十六事者,正为乾、坤,变为否、泰;正为艮、兑,变为损、咸;正为震、巽,变为损、益;正为坎、离,变为既、未。各各四卦相为对待,以尽地之方也。又曰:先天圆图四四十六卦居外,方图亦四四十六卦居内。上十六卦乾、坤所生,上十六卦艮、兑所生;上十六卦坎、离所生,上十六卦震、巽所生。以此四四十六,对共成方圆之图。
圆图者,天道之阴阳,在天为日月星辰、暑寒昼夜,谓之流行之易,言其与天地四时流行而不息也。图左三十二阳卦,春以发生,夏以长养。图右三十二阴卦,秋以揫敛,冬以包藏。共四其十六而为六十四卦。又以春夏秋冬分之,各四其六十四,而为一千五百三十六爻之卦气,以运行于天。四象立体,六甲循环,以见皇帝王伯之治迹。三百六旬有六之转旋,乾坤主之,属乎天之造化。方图者,地道之柔刚,在地为水、火、土、石、雨、风、露、雷,谓之对待之易,言其承天时行以生化也。内一截三十二阳卦,西北角乾,东北角泰;外一截三十二阴卦,西南角否,东南角坤。亦四其十六而为六十四卦。又以元、会、运、世分之,各四其六十四,以为二百五十六位之卦体,以生物于地。四四立体,四九为用,以见律吕音声之阳唱阴和,动植飞走之出生八死,坎离主之,属乎地之造化。故邵子曰:十六者,四象相因之数也。凡天地变化,万物感应,古今之因革损益,皆不出乎十六,十六而天地之道毕矣。此所以阖辟消长、吉凶善恶,一一相对而无差。
〇后天上经反对卦十八,此反易者十二也,不易者六:乾、坤、坎、离、颐、大过也。下经反对卦十八,此反易者十六也,不易者二:中孚、小过也。
易纬云:易六十四卦,文王以上下经分之攻之,序卦皆后天次序反对卦也。八卦之象不易者四:乾、坤、坎、离;反易者二:震、兑也。震反则艮,兑反则巽也。是以六卦变成八卦,重卦又添颐、孚、大、小过四卦不变,凑上乾、坤、坎、离为八卦不变。反易者二十八,以八合八,共三十六变而成六十四卦也。乾、坤、坎、离固不易,而艮震合颐、震艮合小过、巽兑合中孚、兑巽合大过,亦皆不易。八卦虽不易,乾尽变则坤,坤尽变则乾;坎尽变则离,离尽变则坎。颐与大过、孚与小过之尽变亦然。李氏曰:上下经各相对,序卦至坎、离别起文义。立经乾、坤二老对立,序卦各隐其名;下经首咸二少合体,序卦独隐咸名。上经需、讼对下经晋、明夷,需、讼变之尽为晋,晋变之尽为需。上经泰、否对下经损、益,泰、否,乾坤之交不交,损、益,咸恒之交不交也。上经自屯、蒙至临、观,下经自遁、壮至革、鼎,屯、蒙变之尽为鼎、革,临、观变之尽为遁、壮。上经颐与大过偶,在坎、离之前;下经中孚与小过偶,在既、未之前。上经终坎、离,下经终既、未。既、未者,即坎、离之交不交也。颐似离,大过似坎,而坎离继二卦后;中孚厚画离,小过厚画坎,而既、未济又继二卦后,是坎离为乾坤、震巽、艮兑之用。上经五十二阳爻、五十六阴爻,下经五十六阳爻、五十二阴爻。经分上下,皆有至理。惜师说不传,而文王分经之义隐矣。
〇邵子曰: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又曰: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也。
先天八卦以乾坤为易之本,而六子辅之,故六子皆为横,而乾坤独为纵。纵如织之有经,横如经之有纬,分阴分阳,错综以纬之也。乾坤居南北,以定上天下地之位,乾有二十六阳十二阴,坤有三十六阴十二阳,既有以植天地之经而分南北矣,于是离东坎西为日月以为之纬。艮西北对兑东南,震东北对巽西南,又为山泽雷风之变以为纬焉。盖巽离兑阴卦也,而本乾体反多阳,故取其阳之多以为乾之纬于左。震艮坎阳卦也,而本坤体反多阴,故取其阴之多以为坤之纬于右。上下相应,一纵一横,阳奇阴偶,相为对待,所以立易之体而以后天为用。后天八卦以震兑为易之用,六卦辅之,故六卦皆为纵,而震兑独为横。横如秤之有衡,而六卦为衡上之星,或轻或重,进退以权之也。震兑位东西,以秉春生秋杀之权,震以一阳而生巽离兑之六阳,积而为乾,以居西北而成父道之尊。震又以二阴而函巽离兑之三阴,并六阴为坤,以居东南而成母道之善。东生西成,一横六纵,以横为重。震兑木金各当其位;坎离水火交致其用。此后天八卦所以为地上之易,应人之用也。或曰:后天八卦震兑坎离居东西南北之正位而相对者,取其交也。乾坤艮巽居东西南北之偏处而不相对者,为其不交也。交者为用,则不交者不用也。今子以阴阳数推之,皆为有用,何也?曰:有四正卦以用之,则四隅不用之卦皆入有用之中矣。张氏曰:先天八卦应天四时,后天八卦应地八方,何往而非用者?
〇邵子曰:先天易之体,后天易之用。
先天用坎离日月,为刚柔、昼夜之变;后天用乾坤九六,为阴阳、寒暑之变。先天易之体,应天之气;后天易之用,应地之方。先天卦位八正: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兼颐孚大小过。后天卦气四正:坎离、震兑。四维:乾坤、艮、巽。先天乾坤分天地以定上下之位;后天乾坤为大父母,退居西北西南之维;先天坎、离为日月列卯酉左右之门;后天坎、离为水火分南北生出之序。先天八卦造物之初,兼天上地下,乾坤阖辟,日月出入,春夏秋冬,弦望晦朔,昼夜长短,行度盈缩,莫不由此。后天八卦生物之后,独据地上而言。坎、离当二至中,震兑位当二八之造而有定,非若昼夜之盈缩也。故系辞言春夏秋冬、南北东西,而坤不过言地,坎不过言水而已,初不及乎地下之事也。先天以阴生阳,后天以阳生阴。先天四象生日月,故阳抱阴生日,阴抱阳生月。后天日月生万物,故阳行阳中万物盈,阳行阴中万物缩。先天言日月五星皆从天左行,后天言日月五星皆违天右行。先天用四象水、火、土、石。后天用五行木、火、土、金、水。先天左三十二阳析归妹一卦,分兑居上震居下;后天则震东兑西,乾至归妹十二。下数上二十一卦。先天右三十二阴析渐一卦,分巽居上,艮居下;后天则艮上巽下,坤至渐十二,下数上,亦三十一卦。先天一卦变七卦,一为本,七为用。后天一卦变六卦,卦为本爻为用。先天二、三为变数四十二,后天三、两为衍数五十。先天乾、兑、离、震为四阳卦,属天,八阳四阴;巽、坎、艮、坤为四阴卦,属地,八阴四阳。数皆不等。后天乾、坎、艮、震为四阳卦,一父三男,六阴六阳;巽、离、坤、兑为四阴卦,一母三女,六阴六阳,其数皆等。坤、兑、乾、坎居西、南、北,艮、震、巽、离居北、东南亦然。先天生气之始以冬至为元,一之一;后天生物之始以春分为元,二之一。先天天二正,乾、离兼颐孚重卦二,为天四正卦,颐肖离,中孚厚画离。后天地二正,坤坎兼大小过重卦二,为地四正卦,大过肖坎,小过厚画坎。先天巽、离、兑三宫各二十八阳,坎、艮、震三宫各二十八阴。后天震、坎、艮六阳十二阴,巽、离、兑六阴十二阳。上经乾、坤、坎、离为三十六卦之祖,下经兑、震、巽、艮为二十八卦之祖。先天以多者致用,三女本乾体,从父归东南;三男本坤体,随母归西北。后天以少者致用,三男从父归东北,三女随母归西南。
〇朱子曰:后天者,今之周易,文王所演是也。孔子既为文王之易以作传,是谓十翼,则其所论当以周易为主。然不推本伏羲画卦之由,则学者必将误认文王所演之易,便为伏羲所画之易,只从中半说起,不识向上根源矣。
伏羲先天易,文王演之为周易者,即后天之学也。故经分上下,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于是孔子为之作传,又分为十翼,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为六,文言七,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也。从中半说起者,谓止知文王后天易尔,须更从伏羲先天易上研穷,则识向上根源矣。朱子谓:先天、后天既各自为一义,后天说中取义多不同,彼此自不相妨,不可执一而废百也。
〇又曰:后天说卦变者十九卦,盖言成卦之由。凡彖辞不言成卦之由,则不言所变之爻。今观易传,以见康节先天、后天之说最为有功。
今合朱、蔡二说释之曰:程子专以乾坤言卦变,然只是上下两体变者可通,蛊、咸、恒、渐、涣是也。一卦变者不可通,如讼、无妄、师卦是也。谓刚来为自外来,说得有碍。程传贲卦曰:岂有乾坤变而为泰,又自泰变为贲之理?若如此,则乾坤变六子,八卦重六十四,皆由乾坤而变者,其说不得通。若自震一索而得男以下六卦,乃是已有此卦了,就此卦生出此义,皆后天之学。今所谓卦变者,亦是有卦之后,圣人见得有此象,故发于象辞,安得谓之乾坤圣而为是耶?节斋蔡氏曰:其为卦变,皆三阳三阴,本具乾坤之理而上下往来者也。乾刚交坤而成震坎艮,坤柔交乾而成巽离兑。言刚来刚下者,明乾在上而下交坤;言柔来柔下者,言坤在上而下交乾也。若刚上之与柔上,则反乾刚在下而上交坤,坤柔在下而上交乾,皆本乾坤而互取之尔。至于讼与无妄,止言刚来,刚自外来,卦皆四阳二阴,非乾坤上下之交者,乾体居上不动,坎震之刚皆自外来也。此皆因后天之卦而发此义。
〇朱子曰:伏羲八卦圆图以对待而作也;伏羲六十四卦横图以流行而作也。
主对待者,必以流行为用。对待者,体静而生。伏羲八卦,对待者也。静而生则吉凶悔吝由乎我,故曰先天。其序以二气消长,成是造化生物之理。
〇文王八卦圆图以流行而作也;文王六十四卦横图以对待而作也。主流行者,必以对待为用。流行者,体动而成。文王八卦,流行者也。动而成,则吉凶悔吝奉乎天,故曰后天。其序以万物盛衰,成是造化运行之理。天地之间,对待流行而已。乾坤者,对待之醇;坎离者,对待之交;咸恒者,对待之行;既济未济者,对待之杂。对待之阴阳,则其用均;流行之阴阳,唯阳为用。静则二而行则一。对待者复动而为流行,流行者复静而为对待。
〇朱子曰:先天图有变易、交易之妙。左边一百九十二爻本都是阳,右边一百九十二爻本都是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便是阳往交易阴,阴来交易阳,两边各各相对博易而成此图。其实非彼往此来,只是其象。如此。
图左属阳,自震一阳,离兑二阳,乾三阳,为阳在阳中阳顺行。图右属阴,自巽一阴,坎艮二阴,坤三阴,为阴在阴中阴逆行。坤无阳,艮坎一阳,巽二阳,为阳在阴中逆行。乾无阴,离兑一阴,震二阴,为阴在阳中逆行。姤在西,是东边五画阳过;复在东,是西边五画阴过。互相博易,而成易之变。易之变虽多般,此是第一变。伏羲当初只是见太极下面有个阴阳,便就此画一个阴,一个阳,一个便是两个,就一个阳上又生一个阳,一个阴;就一个阴上,又生一个阴,一个阳。只管恁生去。二而四,四而八,以至八八六十四,不觉来如此齐整,皆是自然天地之妙,但略假圣人手画出来。先天图一日有一个恁地道理,一月有一个恁地道理,以至合元会运世,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亦只是这个道理。大而古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亦只是这个圈子;小而人物生死,一日一时一月一岁之运,亦只是这个圈子。都从复上推起去,只是一个消息盈虚之理。本是小底变成大底,到那大处又变成小底。
〇邵子曰:先天图环中也。张氏曰:圆于外者为天,方于内者为地。人在地上,即环中也。愚曰:以上下观之,乾南为天,坤北为地。以左右观之,震至乾左为天,太阳、太阴、少阳、少阴生,而天道备。巽至坤右为地,太刚、太柔、少刚、少柔生,而地道成。天包地外,阴阳二气,万变一理,循环无端,此所以名环中也。处环中而为人伦,则乾君、坤臣,家人父子,咸恒夫妇,六子出焉。履环中而验方城,则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川泽注于东南,其流无及;昆仑起于西北,其高莫拟。大明东暾于离,阴魄西孕于坎。雷出于震,万物昭苏。风入于巽,万物枯朽。环中之象,于此可睹。四时求之,冬至子半,阳神以来;夏至午半,阴鬼以遁。三阳三阴,春以分。三阴三阳,秋以半。弦望晦朔,月有终始。旦昼暮夜,气有逆顺。环中之岁月日时,存亡进退,于此可玩。阴阳阖辟求之,则天倡地,而有日月星辰之声;地和天,而有水火土石之音。开发收闭,机动籁鸣,此环中一部之音乐,本乎天真,细细求之,无名可名。伏羲放之,以为方圆二图;虞舜奏之,以致箫韶九成;康节得之,以著皇极经世之经。人在环中,可以戴天履地,而不知其然乎?康节自赞日弄环余暇,时往时来。又曰:自从会得环中意,闲气胸中一黠无。其胸中自具一环中也,可知矣。
〇又曰: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生于心也。朱子曰:中间白处,便是太极。三十二阴,三十二阳,便是两仪。十六阴,十六阳,便是四象。八阴、八阳,便是八卦。两边生起,便是阴根阳,阳根阴。这个有对,从中太极出者无对。此心法也。愚按,先天图自坤生者,始于复,自乾生者,始于姤,皆在天地之中。中者,心也,太极也,超于万物之上,而行乎万物之中也,所以无对。
〇又曰:图虽无文,吾终日言而未尝离乎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矣。
先天图有位、有数,初无语言文字可传,而其中之所有,虽大天地、细毫芒,无所不包。上而日月星辰,下而水火土石,变而为暑寒昼夜,化而为雨风露雷,感而为性情形体,应而为走飞草木,人而为耳目鼻口,物而为色声气味,衍之为元会运世,散之为岁月日时。事有体用,而分皇帝王伯;业有心迹,而分易书诗春秋。理一分殊,无往而不在其中矣。邵子诗曰:日月星辰高照耀,皇王帝伯大铺舒,可谓胸中楼阁,四通八达矣。朱子赞之曰: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醉里乾坤。其善于形容有道者气象也。又曰:他在静中推得天地万物之理。朱子曰:康节男子吟,乃是说先天图中数之所从起处。天根月窟,指复姤二卦而言。其诗云: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未为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蹑天根岂识人。乾遇姤时生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都是春者,即天理流行之意。
〇又曰:图自复至乾为阳,自姤至坤为阴。阴阳所主,既有淑慝之分,则人物所禀,亦不能无纯驳之辨。阳主人,阴主物。姤在图上,故言手探;复在图下,故言足蹑。
蔡西山云:天根是好人情状,月窟是小人情状。三十六宫是八卦阴阳之爻。或曰:人物二字,未可便以善恶断。都是春,月窟亦为春。朱子曰:阳善阴恶,以正理言,则有对待,亦各有所主。康节恐是指生物之源而言,则正气为人,偏气为物,为阴阳之辨。季通所论,却是推说。问:都是春,是专以正言否?曰:鸱枭蝮蝎,恶草毒药,还可道不是天地阴阳之气否?阴而贱者为物,阳而贵者为天。愚曰:复至乾,百十二阳、八十阴;自姤至坤,百十二阴八十阳。阴阳相错,定通薄射,皆有春意行乎其中。吾一身中亦有此复姤也。夏至日在东井,万物向无,吾则收约归耒,敛华就实,一生意之复乎内也。冬至日在牵牛,万物向有,吾则发挥出来,际天蟠地,一生意之盎乎外也。以是观之,则昼而造物者,生意之通;夜而人息者,生意之复,何往而非春也哉?
〇程伯子曰:康节之学,内圣外王之道也。
康节入道之初,青社公授以物理性命之学,后于动静之间见之,得其欛柄。故其诗曰: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先。又曰:一中分造化,心上起经纶。此其自得者也。朱子曰:邵子腹里有这个学,故能包括宇宙,终始古今。又曰:其骨髓便是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愚谓:内圣者,先天也。先天图中一字一画,上天下地,古往今来,无不包罗也。外王者,后天也。故其迹尽铺舒于皇帝王伯之中,古今治乱,人物枯荣,尽于静中见之,无毫发爽,所以内外一贯,先后无遗。林氏曰:先天图,性命学也。其书其诗,皆自此图中流出。
〇邵子先天之学,不轻授非人。
章子厚为商洛令时,屡过先生庐而拜之,问曰:此学几日可尽?先生曰:本无多事,以
子之才,顷刻可尽。但须相从林下十年,使尘虑消散,然后可。邢恕和叔来学,援引古今不已。先生曰:姑置是。先天未有许多语,且当虚心,使胸中荡荡然无一事方可。故其诗曰:若问先天一字无。又曰:拔山盖世称才力,到此分毫强得无?先生小疾,恕为尝药粥,曰:吾非黄石痴老子,被跪双履,便能取得。苟无诚心,去道远矣。渠即心服。二子之心,已被先生捉著,盖其胸次玲珑,物来便应,非其人不传也。如秦玠任术江南,郑央窃其学以徼荣贵,亦卒饿死。
愚谓先天之学,非纯乎其天之八则不可。
〇三十六宫,先儒亦有四说。
乾一兑二为三,离三震四为七,巽五坎六为十一,艮七坤八为十五,此一说也;乾三坤六画之九,震坎艮画各五,为十五,巽离兑画各四,共十二,又一说也;乾一对坤八,以至震四对巽五,以八宫而成四九三十六,此又一说也。以至正卦八,加覆卦二十八,得三十六,而合先天之暗卦。愚谓此说为正。虚谷方氏辨之曰:以先天卦次为宫者,说未当;分奇偶卦昼为宫者,为杜撰;以四其九为宫者,说不分晓。至第四说,谓以正加覆得暗卦三十六宫者,巧则巧矣,而无味。据愚见,先天圆图,复起子左边,一百八十日为十八宫;姤起午右边,一百八十日为十八宫。一旬为一宫,三百六十日,一年而复姤之运周。似颇胜前四说。愚曰:此说虽善而未尽,请卒言之。曰:自子至巳六辰,即自复至乾六卦;自午至亥六辰,即自姤至坤六卦。乾以初九一阳不交坤初为复,是为十一月卦。邵子名之曰天根,言阳奇为根,生于子也。坤以初六一阴上交乾初为姤,是为五月之卦,名日月窟,言阴偶象窟,萌于午也。乾坤为大父母,故生复姤。复姤为小父母,以生一阴一阳。阴阳之一往一来,始于此矣。曰复姤而临遁,则二阴二阳之往来,是为丑未之月。由临遁而否泰,则三阴三阳之往来,是为寅申之月。以至四阴四阳之往来,而为观为壮,五阴五阳之往来,而为夬为剥,终于六阴六阳,交相博易。复姤复为乾坤,乾坤复为复姤,相与流行对待于十二宫之中。有阴不可无阳,有阳不可无阴。分之则为三十六阴三十六阳,散见于三百六十日之内,合之则曰一阴一阳,两其五行,是为三十六宫矣。物得此而生生化化,人得此而泄泄融融,其为春也大矣。又推而上之,则三十六而七十二,其数不可穷。缩而小之,则一日而有三百六千秒,一月而有三百六十时。细而为一虫一鱼一草一木,莫于各有一阴一阳相为经纬乎其中,但人自不知尔。君子学而至此,亦曰乐天知命而不忧左右。
天道左旋,日月右转,阳左阴右,昼夜相褝。其说有三:曰:天道日月一也,河图洛书二也,先天图三也。其位以坐北面南,分东左西右为次。然先天图左右以法河图、洛书而见,河图洛书亦以天左旋、日月右行而见。故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於戏!天之示人至矣。
〇古书精义曰:天轮自西而东左旋,日月自东而西右旋。又曰:二十八宿皆随天运左转,日月五星皆顺地道右行。
日行天六甲之中,与斗相值,斗柄随月建而左指,日则与月会而右行。正月斗指寅在东,日月则北会于亥而与寅合。四月斗指巳在南,日月则西会于申而与巳合。天左行一度,布气以生物,日月亦右移一度,变时以应天,天日相应则气候调齐。又岁星与太岁亦左右行。太岁者,自子至亥之类。岁星者,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之类。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在天有十二次。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在地有十二辰。故十二岁一周,大为一纪。详见少阳。
〇邵子曰:天左旋日右行。又曰:左旋右行,天日之交。又曰:坎离列左右之门,日月之所出入。
河图括地象云:天左动起于牵牛,地右动起于毕天,度相去各一百八十二度有半,在天为度,在人为日。冬至左行一百八十有余,转夏至又右行一百八十有余,转冬至共三百六十。日行在右,随天入左,以阴从阳,是为盈度,其日渐长。日行在左,随天入右,以阳从阴,是为缩度,其日渐短。坎离左右为日月之门。说见分二。
〇鹤山要义曰:历法言天左旋于地,日月皆右行于天,然天与日又各分左右者,以时言也。先天图阳生子,冬至后天左旋;阴生午,夏至后天右旋。天左旋时,自颐至乾,日则右转,自剥行以至于姤。阳之变阴,皆从下而上。天右旋时,自大过至坤,日则左转,由夬行以至于复。阴之变阳,皆从上而下。阳本上而生于下,故自复始;阴本下而生于上,故自姤始。天之阴阳,自复左行至乾,受之以姤;自姤右行至坤,受之以复。日之阴阳,自剥右行至乾,受之以夬;自夬左行至坤,受之以剥。此天日阴阳之相生,所以循环无穷也。先天图阳自剥起,右行至姤,变为复,乃反生三十二阳。阴自夬起,左行至复,变为姤,乃反生三十二阴。此太极生天地,以乾坤为大父母,而用六变也。天日之变,至坤而剥复相授,至乾而夬姤相授,此天地生万物以复姤为小父母,而用五变也。天日错行,复姤主之,五变相交,其一不动,左旋布气生物,右旋生气变时。夏至冬至,天与日又各南北分阴阳左右而行也。若大致而论,则曰天左行,日右行而已。
〇邵子先天图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故曰数往。知来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故曰知来。先天图说见前。此但取左右行以明天道尔。数往者,数图上已往所生之卦也。乾兑离震以一、二、三、四为序卦,皆自南而北也。左旋者,天之阳气自十一月子半生于复震,各至一阳;离兑之中,春分二阳,乾立夏六阳卦,皆下而上。数其已往,一如天道顺行于东南,以生物于春夏。知来者,数图上未来方生之卦也,巽坎艮坤以五、六、七、八为序卦,自西而北也。右行者,天之阴气自五月午半生于姤巽,夏至一阴;坎艮之中秋分二阴;坤立冬六阴卦,皆自上而下,推其未来,一如天道逆行于西北,以成物于秋冬。方圆图阴阳左右之数。圆图前四卦生后四卦。数阳者,自坤右旋以至于姤,自复左旋以至于乾;数阴者,自乾左旋以至于复,自姤右旋以至于坤。阴自南起,阳自北起,皆始于十二;阴自南,阳自北,乃极于三十六。若数方图之阴阳,则坤自左而右、自上而下,乾自右而左、自下而上,皆合此数。方图四变,数之尤顺。朱子曰:河图以运行之次言之,则始东、次南、次中、次西、次北,左旋一周而复于东,
又曰:洛书以运行之次言之,则始西、次南、次东、次中、次北,右旋一周而复于西,
〇蔡九峰曰:体数十而用九。十不可变,河图之数是也。九可变,洛书是也。图对布以立体,书错布以通用。体立矣,数不变则用不行。
今以洛书变数推之,一图之上,左旋右旋之数皆备。阳以三左行,天圆径一围三,三,天数也。一在北,一而三之,三在东,三其三为九而居南。九而三之,三九二十七而居西。三其二十七为八十一,而一复居于北。北而东,东而南,南而西,西而复北,循环不穷,有以符天道左旋之义。地方径一围四,两其二也。盖以地上之数起于二,而阴贲以为始,位在西南而右行。二而二之为四而居东南,二而四之为八而为东北,二其八为十六而居西北,二其十六为三十二,而二复居西南本位。西南而东南,东南而东北,东北而西北,西北而复西南,亦循环不穷,有以协地道右行之说。一三七九阳居四正,二四六八阴居四隅,左右旋转,相为经纬,造化之妙如此。天地间无物无左右者,自吾身之手足耳目,以至男左女右,主左宾右,莫不皆然,亦根于造化之分定也。若以河图推之亦然。但阴阳对布,内外交错,有不同尔。
天原发微卷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