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名第十六
言以译理,理为言本;名以订实,实为名源。有理无言,则理不可明;有实无名,则实不可辨。理由言明,而言非理也;实由名辨,而名非实也。今信言以弃理,实非得理者也;信名而略实,非得实者也。故明者课言以寻理,不遗理而著言;执名以责实,不弃实而存名。然则言理兼通,而名实俱正。世人传言,皆以小成大,以非为是。传弥广,理逾乖,名弥假,实逾反。则回犬似人,转白成黑矣。今指犬似人,转白似黑,则不类矣。转以类推,以此象彼,谓犬似玃,
大猿五百岁则自善,能媚美女。
玃似狙,狙似人,则犬似人矣。谓白似缃,
浅黄色也。
缃似黄,黄似朱,朱似紫,紫似绀,青色也。绀似黑,则白成黑矣。黄轩四面,非有八目。
黄轩,是轩辕黄帝也。治国乃使诸侯至于四方,因为四面。时人传之,言黄轩有四个面,故言非有八目也。
夔之一足,必有独胫
吕氏春秋曰:昔哀公谓孔子曰:夔之一足,信之乎?孔子对曰:调六律,和八音,惟一人则足。时人谓言夔身只有一足。庄子云:夔之一足,其行踯躅者也。
周人玉璞,其实死鼠。
周人,是周国人。其周国贵玉璞,其人不识玉璞。傍道市人有人诳其,谓死鼠为玉璞,卖与周人,以五彩裹之,于宝匣藏之。天下人谓其实是玉璞。卞和闻之,故从其家借而观之,乃死鼠也。卞和笑之曰:此是死鼠,非玉璞。其人怀惭,并宝匣弃之也。
楚之凤凰,乃是山鸡。
楚人得山鸡,见五色花文,谓是凤凰,以将献其君。行至路半,见野田中极多,乃问之,人曰:此是山鸡。楚人怀惭而退走归。
愚谷智叟,而像顽称。
昔有贤人隐在愚谷,自号愚公。时人闻之,谓之实是愚人,后知是贤智之人也。
黄公美女,乃得丑名。
黄公有美女,年三十不嫁,姿容端正。有人问其女,黄公谦曰:女丑,不嫁出。人谓之实丑,后纳为妃,时人始知其美丽也。
鲁人缝掖,实非儒行。
缝,大也。大掖之衣,单衣大袂也。君子有道艺者所衣也。哀公见孔子与士大夫异,又与庶人不同,疑之为儒服,然故问之。
东郭吹竽而不知音。
竽似笙,有三十六管。齐宣王好闻吹之,门下吹竽者三千人。其时如解吹竽者得俸禄。东郭处士谬解在其中,虚执一竽于唇上,贪求俸禄。宣王死,成王立,乃遣一一阅之,东郭吹竽谬,遂走,终身不出也。
四面一足,本非真实,玉璞凤凰,不是定名。鲁人东郭,空滥美称,愚谷黄公,横受恶名。由此观之,传闻丧真,翻转名实,美恶无定称,贤愚无正目。俗之弊者,不察名实,虚信传说,即似定真。闻野丈人,谓之田父;
野丈人是药名,世人从虚,谓之是田父也。
河上姹女,谓之妇人。
姹女是药名,今之甑带是也。世人不审其名,谓之是妇人。
尧浆禹粮,谓之饮食。
此亦是药名。尧浆是木树中水也,禹粮是赤土中极赤之土也。昔禹治水,饥乏粮,乃取此土食之,故言禹粮。世人不审其名,谓言是今之饮食也。
龙肝牛膝,谓之为肉。
皆是药草之名也。世人不审,为是龙牛之肉也。
掘井得人,谓言自土而出。
宋国有人家掘井,乃云:吾家掘井,利得一人。时人不晓,谓言是人从土出,悉皆传之。国君闻之,召而问之。宋人对曰:臣家掘井得人者,住去水远,每日遣一人汲水。自掘已来,每日余一人之工。臣谓掘井似得一人,非是土下得人也。
三豕渡河,云彘行水上。
鲁人读史记,不知字错,云三豕渡河。有人问曰:其义焉在?鲁人曰:彘行水上。子夏闻之,往看,乃谓之曰:晋君己亥日渡河。写史记者错己字成三,亥字作豕。鲁人不信,遂往晋问之。晋君乃是己亥日渡河,始知其字实谬错也。凡斯之类,不可胜言。故狐狸二兽,因其名便。
狐是野狗,狸是野猫,
合而为一。蛩蛩巨虚,其寔一兽。
蛩蛩前足长,巨虚后足长。其兽出鴈门山,见人即巨虚负蛩而走也。
因其词烦,分为二。斯虽成其名而不知败其实,弗审其词而不察其形。是以古人必慎传名,近审其词,远取诸理,不使名害于实,实隐于名。故名无所容其伪,实无所蔽其真,此谓正名也。
刘子卷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