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第十五
治民御下,莫正于法;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故天以晷数成岁,
行一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月行度,各有其数。日行迟,一年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
国以法教为治。晷运于天,则时成于地;法动于上,则治成于人。晷之运也,先春后秋;法之动也,先赏后罚。是以温风发春,所以动萌华也;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明赏有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善赏者,因民所喜以劝善;善罚者,因民所恶以禁奸。故赏少而劝善,刑薄而奸息。赏一人而天下喜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用能教狭而治广,事寡而功众也。其王良之善御也,识马之饥饱、规矩、徐疾之节,故鞭策不载而千里可期。然不可以无鞭策者,以马之有佚也。圣人之为治也,以爵赏劝善,以仁化养民,故刑罚不用,太平可致。然而不可废刑罚者,以民之有纵也。是以赏虽劝善,不可无罚;罚虽禁恶,不可无赏。赏平罚当,则理道立矣。故君者,赏罚之所归,诱人以趣善也。其利重矣,其威大矣。空悬小利,足以劝善;虚设轻威,可以惩奸。矧复张厚赏以饵下,操大威以临民哉!故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要,虽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不劝不禁,则善恶失理。是以明主一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加赏焉;逆于己而便于国者,不施罚焉。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苟善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