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御注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三代而下,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屈折礼乐以正天下之形,吁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将以明民也。名曰治之,而乱孰甚焉?
涑水司马光曰:去华务实,还淳反朴。
颖滨苏辙曰:古之所谓智者,知道之大全而览于物之终始,故足贵也。凡民不足以知此,而溺于小智,以察为明,则智之害多矣。故圣人以道治民,非以明之,将以愚之耳。盖使之无知无欲而听上之所为,则民虽有过亦小矣。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智则生奸,愚则反朴。
达真子曰:用其光,复归其明。古之善为道者,欲使民复归其明,是谓非以明民也。欲使敛明若愚,是谓将以愚之也。
叶梦得曰:自道而降,民日趋于伪,不患其不明,而患其明之过。故圣人逆为之防,而欲以道愚之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御注曰: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智。
碧虚子陈景元曰:民之多智,则奸宄生焉。虽有法令而无所畏,故曰难治也。夫弓弩毕弋机变之智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纲罟曹笱之智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智多,则兽乱于泽矣;智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御注曰:法出奸生。
涑水司马光曰:上下相欺。
颍滨苏辙曰:吾以智御人,人亦以智应之,而上下交相贼矣。
陈象古曰:用智则失其自然,故喻之以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御注曰:焚符破玺,而民鄙朴。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涑水司马光曰:王道正直。
达真子曰:以智治国,如庄子所谓开人也。开人者贼生。不以智治国,如庄子所谓开天也,开天者德生。
清源子刘骥曰:不以智治国,则忘情去欲,返本复朴,故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
御注曰:知此两者,则知所以治国。知所以治国,故民则而象之,以为楷式。
碧虚子陈景元曰:两者谓用智与不用智。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可为后世楷模。
陈象古曰:楷式不可渝也。
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御注曰:玄者,天之色。常知楷式而不用其智,则与天合德,深不可测,远不可穷,独立乎万物之上,物无得而偶之。
碧虚子陈景元曰:人君常知福可任之,贼可去之,致黔首于富寿,是有深冥之德。又观其迹,与物违戾。究其理,则与民同归。涑
涑水司马光曰:物情莫不贵智,而有玄德者独贱之。虽反于物,乃顺于道。
颍滨苏辙曰:吾之所贵者,德也。物之所贵者,智也。德与智固相反,然智之所顺者小,而德之所顺者大矣。
达真子曰:然则此者能与物反,归于道也。凡以道则大顺,非道则大逆。
黄茂材曰:物皆强,吾独弱;物皆动,吾独静;物皆华,吾独朴;物皆死,吾独生。非为与物反乎?能反于物者,可以至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