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

[南宋] 彭耜 著

大国者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

御注曰:人莫不有趋高之心,而趋高者常蹶。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

颍滨苏辙曰:天下之归大国,犹众水之趋下流也。

临川王安石曰:大国下流者,如众人之所恶也。非君子恶居之下流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人以谦为德,海以容为量。自高者不受于物,能下者为物所归。

清源子刘骥曰:一身之设,一国之象也。身之虚而万物至,心之无而和气归。虚无者,圣人之所居,所谓大国也。以其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至于万物之精华,无极之物自来归之,犹众水之趋下流也。经所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此之谓也。

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御注曰:天下皆以刚强敌物,而我独寓于柔静不争之地,则人孰胜之者,是乃所以交天下之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天下之所交牝者,以其大国善守雌牝柔静之德,故能摄伏天下雄壮之国。

涑水司马光曰:交犹归聚也。

颍滨苏辙曰:众动之赴静,犹众高之赴下也。大国下以取人,小国下而取于人。

临川王安石曰:交者,众人之会。能处众人之所恶,则天下之动莫不归之矣。故曰天下之交牝。盖天下之交,交于牝而已。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牝者,母也。物莫不慕其母也。牝柔而静,牡刚而动,常为牝之驱役。故圣人知雄守雌,柔而不争,虚而处下,物皆归之。

达真子曰:牝者,静也。牡者,动也。以静为众动之所归,以牝为众牡之所往。理固无他,以静为下故也。为国者体此,以静制动,以牝制牡。故大国以下小国,能屈己之势也。大国屈己之势,则取小国矣。小国以下大国,能畏彼之势也。小国能畏彼之势,则取大国矣。以,用也。以取者,力行而取也。而取者,自然而取也。大国忘势难,在乎力行,故曰以取。小国趋势易,情之自然,故曰而取。

陈象古曰:交谓交结而附于己者也。

叶梦得曰:取之为言,得其所欲之谓也。

清源子刘骥曰:天一生水,在人为精。地二生火,在人为神。神者阳中之阴,故谓之雌,亦天下之牝也。圣人知雄守雌,以阴炼阳,阴极则阳生,无为之妙,天地之要,变化之机也。故牝常以静胜牡焉。以静而为之下。静则群动趋之,下则众高赴之,天下常胜之道也。

黄茂材曰:夫道非徒下之而已。虽曰下之,其终也不有以胜之,必有以取之。牝,柔也。静而处下,然能胜牡,此非下之而终有以胜之者欤?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汤事葛是也。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勾践事吴是也。此非下之而终有取之者欤?故曰: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亦其自然之理,本于无心。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

御注曰:天道下济而光明,故无不覆。地道卑而上行,故能承天。人法地,地法天,故大者宜为下。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大国得小国则益盛,小国得大国则遂安。各遂所欲,大者能先下之,则小者归,故宜下。

陈象古曰:大国恃强,鲜能下下。今独言大者宜为下,明所难也。

黄茂材曰:夫有所欲于人而不能下人,则不得其所欲。大国欲兼畜人,小国欲入事人。能下则得,不能下则不得。至于道固无欲,然欲至于道,是亦为有欲也。大者,道也,故宜为下。此一篇全是借物明道。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