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

[南宋] 彭耜 著

善建不拔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御注曰:建中以该上下,故不拔。抱一以应万变,故不脱。建中而不外乎道,抱一而不离于精。若是者,岂特行一国与当年,盖将及天下与来世,其传也远矣。

涑水司马光曰:不拔者,深根固蒂,不可动摇。不脱者,民心怀服,不可倾夺。不辍者,享祚久长。

颍滨苏辙曰:世岂有建而不拔,抱而不脱者乎?惟圣人知性之真,审物之妄,捐物而修身,其德充积,实无所立,而其建有不可拔者,实无所执,而其抱有不可脱者,故至其子孙,犹以祭祀不辍也。

临川王安石曰:善建者,德建也,能德建则不拔矣。善抱者,抱一也,抱一而不离则不脱矣。能建德抱一,则德之盛,故盛德百世祭祀。祭祀者见于愈远而不忘,故曰子孙祭祀不辍。

陆佃曰: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故曰善建者不拔。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故曰善抱者不脱。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深根固蒂,是谓善建。抱本守真,是谓不脱。先利于身,次及于物,又以正直清廉仁爱之道遗于后世,故庆及子孙,积德继美,祭祀不绝矣。

叶梦得曰:出而有立,故谓之建。入而有守,故谓之抱。出者有本,故不可拔。入者有常,故不可脱。夫如是,则立者虽远而愈长,守者虽近而愈久。譬之于己,非特及其身而已,垂之子孙,祭祀不辍,其事我者,无时而可亡也。

黄茂材曰:夫道独立而不改,以是而建,则为善建,故不拔。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以是而抱,则为善抱,故不脱。不拔不脱,非特可持当年,虽传后世可也。故曰: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御注曰:修之身,其德乃真,所谓道之真以治身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所谓其绪余以治人也。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所谓其土苴以治天下国家也。其修弥远,其德弥广。在我者皆其真也,在彼者特其末耳。故余而后长,丰而后普,于道为外。

碧虚子陈景元曰:此五者,近修诸身而远及天下也。夫修道于身者,心闲性淡,爱气养神,少私寡欲,益寿延年。诸伪咸尽,乃为真人矣。

涑水司马光曰:皆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远。

王雱曰:因修身之法而推之以及其外,余而后长,长而后丰,丰而后普。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以道修身,则神真行正,身正而天下化。况以之治家,信有余矣;施于乡而一乡化矣;施于一国,其国盛矣。始自一身,遍及四海。

达真子曰:真则不伪,余则不欠。逾于众则曰长,足于众则曰丰,遍于众则曰普。凡得于道之谓德。自一身以至一家,自一家以至一乡,自一乡以至一国,自一国以至天下,以道为治,则无乎不善矣。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碧虚子陈景元曰:观者,照察也。故以先圣治身之道反观吾身心。若吾身心能体于道,则其德乃真矣。老氏言我奚以知天下之民向道者昌,背道者亡。之然哉者,设问之辞也。答曰:我以此上之所陈五事,反观照察,所以知之。经曰:不出户,知天下。易曰:观我生,观民也。其是之谓乎!

颍滨苏辙曰:天地外者,世俗所不见矣,然其理可推而知也。修身之至,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皆吾之所及知也。然安知圣人以天下观天下,不若吾之以身观身乎?岂身可以身观,而天下独不可以天下观乎?故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言亦以身知之耳。

临川王安石曰:身有身之道,故以身观身;家有家之道,故以家观家,以至于乡、国、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者,盖以此道观之也。言以此者,此则同于道,彼则异于道,同则取之,异则去之。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察身之损益邪正,则知众人矣。察家之逆顺盛衰,则知他之家矣。自一乡之小至天下之大,小大则殊,其治一也。何以知天下之然,以用此道而知矣。

陈象古曰:见治身之道,则知治己之身。见治家之道,则知治己之家。见治乡之道,则知治己之乡。见治国之道,则知治己之国。见治天下之道,则知治己之天下。不拔不脱,由此可明矣。以此者,盖用此观身、观家、观乡、观国、观天下之道矣。

黄茂材曰:虽其大小远近之有不同,而其为德未始或异。故以吾一身而观众身,以吾一家而观众家,以吾一乡而观众乡,以吾一国而观众国,以吾一天下而观众天下,皆可以知之。或问:以吾一天下而观众天下,何也?汤问于夏革曰:四海之外奚有?曰:犹齐州也。朕东行至营,人民犹是也。问营之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是也。问豳之西,复犹豳也。朕以是知四海、四荒、四极之不异是也。以天下观天下,舍夏革其谁知之。

程大昌曰:吾何以知天下之然,而自指其要领在此者,以真为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