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御注曰:天下之理,动静相因,强弱相济。敛藏于冬,而蕃鲜于春。水之性,至柔也,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此之谓欤?然则有无之相生,若循环然。故无动而生有,有极而归无。彼蔽于莫为,溺于或使,岂道也哉!
碧虚子陈景元曰:反者,覆也,变也。虚静者,物之本。物之将生,先反复虚静之原。及其变也,出虚静而动之,是先反而后动。易之复卦刚反动而顺以行,是以出入无疾,此之谓也。弱者,道之用。既反虚静为道之动,则柔弱雌静,实道之用也。有一也。一者,元气也。言天下之万物皆生于元气也。元气属有,有光而无象,虽有光景,出于虚无。虚无者,道之体也。列子曰: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又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动不生声而生响,无动不生无而生有。是故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涑水司马光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颍滨苏辙曰:复性则静矣,然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动之所自起也。道无形无声,天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下之至强莫加焉,此其所以能用万物也。世不知静之为动,弱之为强,故告之以物之所自生者。盖天下之物,闻有以母制子,而未闻有以子制母者也。
临川王安石曰:言反不言静,言弱不言强,言动则知反之为静,言弱则知用之为强。叶梦得曰:此犹以论夫一也。自其多者数之,则一者其反,而万物由之以运,则道之动也。自贵与高者观之,则一者其弱,而万物资之以立,则道之用也。夫如是,知天下之物生于有,则天地至于侯王者是已。而有生于无,则一固存焉于其间也。清源子刘骥曰:经云:虚无恍惚,道之根。万物共本,道之元。反于此者,离道以善,故为道之动;体于此者,至弱而强,故为道之用。黄茂材曰:无生有,有生物。凡物之生,莫知其所以然。人能求其所以生者,还以自生,岂不长生乎?
林东曰:道本静矣,反之得非动乎?天下之物生于有,盖有天地以生之,非生于有耶?有生于无,则无者道也。此道之或反或弱,而主于生物,非有生于无可乎?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