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

[南宋] 彭耜 著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御注曰:传曰: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察人之邪正,若辨白黑。是智之事,知人而已。易曰:复以自知。传曰:内视之谓明。智以知人,则与接为构,日以心斗。复以自知者,静而反本,自见而已,天地之鉴也,万物之照也。

碧虚子陈景元曰:知人善恶而分别之之谓智。故曰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是谓适人之智而已矣,而不自知者也。自知而默守之之谓明。故曰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是谓自适其明而已矣。此可以超乎智之上也。

颍滨苏辙曰:分别为智,蔽尽为明。分别之心未除,故止于知人而不能自知;蔽尽则无复分别,故能自知而又可以及人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智以达外,但能知人;明以照内,自灵于身。

叶梦得曰:自知者见性,知人者未必能见性,为智而已。智者有别乎外也,故见性而后为明,明则无所不照也。

清源子刘骥曰:知人则有见于外,故曰智;自知则反照于内,故曰明。

黄茂材曰:人之情伪无穷,吾之智有限,乌得而尽知之?一人之情,千万人之情也。如能自知,孰能逃吾所知,故智不如明。

程大昌曰:庄子曰: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夫不自见而见彼,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其得者也。此则智明之辨也。

林东曰:智则不无于窥伺揣度,而明则如日月之容光必照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御注曰:至人尚德而不尚力,自胜而不务胜人。智者诈愚,勇者若怯,此胜人也。而所恃者力,胜己之私,以直养而无害。

颍滨苏辙曰:力能及人而不能及我。我能克己复性,则非力之所及,故可谓强矣。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胜人者,谓有形质才力。胜己谓能胜于情欲。性正而神强。

陈象古曰:智与力行于外者也。明与强,行于内者也。明则省己无遗,强则进道有渐。

叶梦得曰:自胜者克己,胜人者未必克己,为有力而已。故克己而后为强,强则无所不敌也。

清源子刘骥曰:智足以知人,则能胜人,而不为人物所惑,故曰力。明足以自知,则能自胜,而不为情欲所使,故曰强。

黄茂材曰:有力者可以胜人,力所不及,乌能胜人?吾能自胜,不与物争,强莫甚焉。

知足者富。

碧虚子陈景元曰:谓止其欲也。

颖滨苏辙曰:知足者,所遇而足,则未尝不富矣。虽有天下而常挟不足之心以处之,则是终身不能富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贫若富也。陈象古曰:得一不求二,自足于心,所以为富,不在多也。

叶梦得曰:求富者终无已也。苟以为足,则箪食瓢饮亦可以为富矣。

清源子刘骥曰:既有胜人之力,又有自胜之强,则知取足于身而万物皆备于我,其有万不同之富何以加焉?易曰:富有之谓大业,亦此之谓也。

黄茂材曰:鹪鹑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而知足,其用无穷,故谓之富。

强行者有志。

御注曰:自强不息,斯志于道。

碧虚子陈景元曰:强行者,谓勤而行之也。

颍滨苏辙曰:不与物争而自强不息,物莫能夺其志也。

临川王安石曰:上士闻道谨而行之,故强行者有志。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大道虽远,强行不息。曰进曰近,不觉与道混而为一。凡有志者,无事不集。

黄茂材曰:自强不息,所以体天行健,非有志者孰能之?

林东曰:有志于行,则凡物莫能夺其志,而自强不息之效,可与天同其健。

不失其所者久。

御注曰:立不易方,故能久于其道。与时推移,与物转徙者,可暂而已。

涑水司马光曰:得所则安。颍滨苏辙曰:物变无穷,而心未尝失,则久矣。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外安其分,内存于道,未有不久者也。

陈象古曰:得其所则安于道,安于道则可久。

叶梦得曰:所者,人之所安也。人之所安莫大于道。易曰:艮其止,止其所也。所犹有在,道变通不穷,则无所不在。随所在而安之,孰不可为久者,所谓道乃久也。

黄茂材曰:新故相代,变化不停,吾能不失其常,故吾往而新吾至,是为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

御注曰: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圣人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死之未始异于生,故其形化,其神不亡,与天地并而莫知其极,非寿而何?

涑水司马光曰:身没道存。

颍滨苏辙曰:死生之变益大矣,而其性湛然不亡,此古之至人能不生不死者也。

临川王安石曰:圣人死而不亡者,无异于生。故曰死而不亡者寿。

王雱曰:贤人死曰鬼,尽其道以反真者也。圣人死曰神,未尝死,未尝生也。愚人死曰物,虽生犹死耳。尽道养形之人,虽形体万变而真性湛然无所终极,可谓寿矣。此至于命者也。

陆佃曰:言死生之未始有异也。夫唯死生同状,而万物一府,故夫身如蜩甲蛇蜕,寓之而已矣。盖蜩之甲已死,而其蜩未尝亡;蛇之蜕已腐,而其蛇未尝丧。何则?有真者,虽死不灭也。又曰:佛氏之不灭与此同意。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形骸有极妙者长存。

陈象古曰:死不可免,形气澌尽,有生者之常也。其不亡者,因自知口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而有存焉。此为口之实也,非世人百岁之所可同日而语。

清源子刘骥曰:四肢百体将为尘垢,死生终始将为昼夜,以其入于不死不生,而死生无变于己,故死而不亡者寿。非深造于道者孰能与此?

黄茂材曰: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倏然而往,倏然而来而已。夫如是,又乌有死生哉?

本来子邵若愚曰:形虽死而性不亡,处于不生灭之乡,万劫常存者,是谓寿。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