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十八
宋鹤林彭耜纂集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以其无以易之也。
御注曰:易以井喻性,言其不改。老氏谓水几于道,以其无以易之也。有以易之,则徇人而失己,乌能胜物?惟无以易之,故万变而常一,物无得而胜之者。
临川王安石曰:天下之物能小而不能大,能方而不能圆。水则不然,因地而为小大,随器而为方圆,不失其常,故曰无以易。
王雱曰:水方圆曲直,随物万变而初不易己,此其所以终能胜物也。夫玉石坚强矣,而持以攻物,有时而碎者,以其可易耳。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柔之力甚大,日以摩乾驰骋,坚而强者皆不能胜之矣。
陈象古曰:水之为功,善利万物,入污流下,非柔而何?攻坚强者恃力违顺,故不能胜水之柔也。无以易之,其理自然,故不可改易。
清源子刘骥曰:水且尚尔,况于道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至柔至弱也。
黄茂材曰:上善若水章,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与此所言大抵略同。含垢纳污,水之德也。虽为天下王,莫能违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御注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水之灭火,阴之制阳,舌柔齿刚,舌存齿亡,此天下之莫不知,而世俗之所共闻也。而乃各师其心,莫能行其柔弱之道者,此老氏所以重叹息,故引圣人之言。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人非不知而不能行者,何也?以其好强耻弱也。
陈象古曰:水,众人之所见,非难知之物也。莫能行,则信道不明,崇道不笃也。
是以圣人言:受国之垢,是谓杜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
碧虚子陈景元曰:圣人言者,三坟之遗文也,或老氏之谦也。垢,秽辱也。言人君能含受垢秽,引万方之罪在子一人。子一人有罪,无以汝万方,则民仰德美而不离散,可以常奉社稷而为至矣。又人君能谦虚用柔,称孤、寡、不榖,则四海归仁,六合宅心,是谓天下王矣。传曰:山泽纳污,国君含垢。盖近之矣。
涑水司马光曰:含垢纳污,乃能成其大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杜稷之主,如天地之大,江海之宽,容垢包浊,无所不可。祥者,善也。自是则人皆非之,不自善者,人皆美之,故王天下。
叶梦得曰:不祥重于垢,故所受弥多,所得弥大。
程大昌曰:百姓有过,在子一人。小人怨汝詈汝,则曰朕之愆,允若时,是受垢也。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侯王以为称,是受不祥也。二者皆庄子之所谓谦下濡弱也。
正言若反。
御注曰:言岂一端而已,反于物而合于道,是谓天下之至正。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能行柔弱则为王为主;尚刚强,则招祸招咎。圣人受垢受恶,则永保元吉。世俗乐美乐荣,则终致灾凶。正言俗意如此,乖反明矣。
颍滨苏辙曰:正言合道而反俗,俗以受垢为辱,受不祥为殃故也。
王雱曰:此可为智者道尔。正言若反,反于小智之近情,而合于大道之至正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皆反于俗见,故曰若反。
陈象古曰:似反于正矣。受垢为社稷主,受不祥为天下王,以言观之,
则似非正;以理观之,则至正矣。
叶梦得曰:此正言而人谓之反,以其言观之也。
黄茂村曰:合于道者反于俗。
程大昌曰:若反而实不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