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董思靖 著

右七十八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夫怨生于妄,觉妄即真,怨亦何有?今不治其本而欲和其末,则外虽和而内未忘,是有余怨也,岂足为善哉?若彻见根本,则真忘寂然矣。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夫契有左右,所以为信而息争。圣人与人均有是性,人惟执妄驰骋于争夺之场,故惑于大怨而迷其本,曾不知真性之无妄也。是以圣人惟抱此本然之正性,虽不求悟于人,而人感其化。及乎妄尽怨释,亦莫不廓然自得,以还其固有之善而合于正矣。亦如右契之合左,岂待责之乎哉!左契者,犹言性之先觉也。○清源子曰:古者结绳而治,破木以为契,君执其左,臣执其右,契来则合,所以取信。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者不言而信,乃无为而民自化,犹执契也。彻者,通也。彼无德者,乃欲人人而通之,故汲汲于和怨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清源子曰:契之无私,亦犹是也,惟合者得之。○黄曰:然为善者非特无求于人,亦无求于天,惟任其自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