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董思靖 著

右六十二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夫涉于形则有大小,系乎数则有多少。大小之辨,多少之分,此怨之所由起也。惟道非形数,而上圣与之为一。为出于无为,事出于无事,而味乎无味。故含太虚于方寸,而不以纤芥私欲自累;会万有于一真,而不为高下外境所迁。是以物各付物,事各付事,而大小多少,一以视之,则爱恶妄除,圣凡情尽,亦奚怨之可报哉?惟德以容之而已。且使夫人之意也消,譬如天地之无不覆载而化育之也。然此则在常人之所最难,惟切问近思,渐而修之,则亦可到其地矣。下文乃修以求至之方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夫道之在于起居食息之间而不遗,可谓易矣;及其至也,惟圣人为独能,可谓难矣;当思虑未发之中,而漠然无朕,可谓细矣;而其充周也,虽天地莫能穷其量,可谓大矣。故渐修而无一行之不谨,及其德成,则与圣人而同能;谨微而无一毫之不尽,至全乎道体,则与天地而同量。惟能慎于其始,而毋忽于其终,则难者可以成,大者可以全矣。若以怨言之,则人之怨亦莫不由小以成大,及乎怨愈深而忘愈难。苟能于起处照彻根原,则当下寂然矣。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学者固当弘毅以立其志,然最不可先存为大之心。苟存是心,则必有躐等自矜之患,适所以障道,是不能为乎无为、事乎无事,味乎无味矣。惟圣人为能无我,故其心常小,所以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惟其粗而不精,故言之不讱而行必不符。忽易之心生,其于道必难至矣。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圣人生知安行,固不待勉而后能,然岂忽之乎哉?盖德量平等,齐小大,一多少,无所不谨,无所不难,故终无难济之事也。此又致勉乎学者,不可有一毫忽易之心,则为之勇,守之固,慎终如始,故亦无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