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董思靖 著

右六十一章

道者,万物之奥。

奥,于到切。释文云:室之西南隅曰奥。谓深邃如堂奥也。盖道体混然,其大无外,万物莫不蕴于其中而资给焉;其小无内,亦莫不皆在万物之中而不可见。故西升经云:道深甚奥,虚无之渊。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人虽不善,然亦莫不赖于道以有生,故是所保也。○温公曰:善人守而用之,不善人亦依于有道以自安。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于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行,去声。盖人莫不有是性,虽下愚不能无道心,则道岂远人哉!故至美之言,市人所可共知,至尊之行,人人皆所与能。苟或有人朝为不义,使夕闻大道,则妄尽性复,虽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是又安可弃哉?惟善救之而已,此不善人之所保也。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先,悉荐切。拱璧,合拱之璧,美玉之大者。驷马者,四马为乘。共,驾一车也。古者朝聘有贽币之礼,谓将进驷马,则以拱璧为先导也。虽天子三公以势为贵,拱璧驷马以物为贵,亦不若安然坐进此道之为贵也。道乃人之所固有,则良贵也。而三公、拱璧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人当致勉于性分之所固有,而于外物之傥来者,何足贵哉!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可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问所以贵此道之意,盖谓不求于外而求之在我,则是求而有益于得也。夫有志于道,则无恶矣,惟不假他求而自得,故出乎祸福之外,又为有人灾之所能及乎?此所以为天下贵。或曰:求以得,则善人之宝;有罪可以免,则不善人之所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