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董思靖 著

右二十六章

善行无辙迹,

行,下孟切。轮辗地为辙。夫与道为一,何迹之有!

善言无瑕谪,

瑕,下家切。玼病也。谪,直革切。过也。惟和以天倪,故无口过。

善计不用筹策;

道一而已,总括万有。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楗,其偃切。拒门木也。横曰关,竖曰楗。无门无房,四达皇皇,而天地之大亦不能出乎其外,是谓善闭。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妙本湛然,不为法缚,不求法脱,堂堂密密,了无间然,所谓不可须臾离也。苟溺于刻意尚行,执言滞句,用心计度以求道,而不达方便之门,则反为教相所缚,故不能彻见万法根元矣。所谓善者,无为而已。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夫救人于危难,特救其形耳,而且未必能博,岂足为善哉?惟彼方执著有为,迷其性于暗蔽之中,而我以兼容之量容之,以先觉之明觉之,使彼之天光自发,如明灯之传袭无尽,而在我者既以与人己愈多,则其明亦何限量哉?○叶梦得曰:常之为言,无时而不然也。

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谓因其不善而教之使善,乃所以为善救也,则是资其不善者以为吾施教之地矣。○林东曰:因其不善而不为之,是可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夫道之要妙,非教能到,故至于不贵不爱之地,则知无我,人虽大智而莫测,盖能所俱忘,是曰独化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