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卷之二
后学董思靖集解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甚也,谓盛德也。德乃道之所以形见者,自是推之,则凡众有之容,皆道之见于物,谓从道中出也。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有无不可定指之也。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此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于至无之中,而真一之精湛然独存,感之即应,岂非信乎?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文定曰:古今虽异,而道则不去,故以不去名之。惟未尝去,故能以阅众甫之变也。甫,美也。虽众甫之变日逝而不停,然甚真之精常存而不亡。圣人知万物之所以然者,亦以能体此道故也。
右二十一章
曲则全,
上圣即心而即道,或曲或直,惟义所在,莫非全乎道也。苟处时之变,则曲身以全道。惟能曲则不忤于物,内以全身,外以全物。
枉则直,
枉乃所以为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洼则盈,
洼,乌瓜切,埳也,如地之洼下,则水满之,盖谦受益也。
弊则新;暗然而日章也。
少则得。
道一而已,得一则无不得矣。故于至约之中,而是体之全、是用之妙,罔不具焉。
多则惑。
凡事多端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此随时趋变以道,而在乎以谦约为主,故圣人惟抱一以为天下古今之准的。所谓抱一则全体是道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见,形甸切,显也。此教学者养德之方也。盖抱一则无我,若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则是我见未忘,又乌可以言一哉?惟至于无我之地,则自然光明盛大,愈久愈新,心法双融,人我俱泯,何争之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盖老子述而不作,所谓曲则全等语,皆古文也。此申其言之不妄者,劝之深也。使学者果能尽其曲枉之道,则道之大全实皆归诸己矣。道乃人之固有,故云归,言复其初也。夫如是,则其为直与盈者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