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卷之一
后学董思靖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者,万理之总名。名者,万物之所指。然道不可名,非言能喻,将托于言,强名曰道。故道而可道,名而可名,则非常道常名矣。常道常名者,即经所谓道常无名,而自古及今,其名不去者是也。常之为言,自然长存,无时不然,无处不有。
无名天地之始。
此言道者,天地万物之原也。以其绝无朕兆,故莫得而名,此即常道常名,形而上者是也。
有名,万物之母。
此即两仪既立,已有可名,而万有皆从此生,乃形而下者是也。
常无欲以观其妙。
此言圣人体道在己,乃寂然不动,所存者神之时。即此可见道体之至微至妙者也。常者,真常妙本也。盖无欲为静,体之常也。有欲为动,用之行也。虽动静不同时,体用必有分,然妙本湛然,寂而常感,感而常寂,未始有间,常自若也,故皆曰常。观者,廓然大公,寂无不照之义。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古吊切,边际也。此感而应之时也。于此可观妙道之用矣。是盖指其动而可见处言之,周子所谓静无而动有是也。○陈景元云:大道边有小路曰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总结上意。两者,谓无名、有名、妙与徼也。体用一源,故曰同也。出,即动静之义,谓或动或静,而体用分焉,故曰异名。然称名虽殊,即本则一,故又曰同也。惟同则性情冥而不可致诘,是谓之玄。凡远而无所至极,则其色必玄,其在人心,乃渊默无象之义。夫玄虽变通无极,深不可测,然犹有玄之心在焉。又玄,则遣其滞玄之累也。湛然无迹,而能开阖阴阳,化生不匮,在于事物,最为微妙,而理事皆由此出,故云众妙之门。
右一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才涉定名,则有对待,相因相轧,如循连环。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声音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和,去声。此六对者,相因而有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行不言之教。
处,上声。此无为也。惟不落于一偏,故六对不得而有。
万物作而不辞。
此则无不为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此大而化之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夫,音符。此其所以为圣人也。惟无为自然,则奚居奚去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