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赵秉文 著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雌雄,先后之及我者也。黑白,明暗之及我者也。荣辱,贵贱之及我者也。夫欲先而恶后,欲明而恶暗,欲贵而恶贱,物之情也。然而先后之及我,不若明暗之切;明暗之及我,不若贵贱之深。古之圣人,去妄以求复性,其性愈明,则其守愈下。其守愈下,则其德愈厚。其德愈厚,则其归愈大。盖不知而不为,不若知而不为之至也。知其雄,守其雌,知性者也。知性而争心止,则天下之争先者皆将归之,如水之赴溪,莫有去者。虽然,譬如婴儿,能受而未能用也,故曰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见性者也。居暗而视明,天下之明者皆不能以形逃也,故众明则之以为法,虽应万物,而法未尝差,用未尝穷也,故曰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复性者也。诸妄已尽,处辱而无憾,旷兮如谷之虚,物来而应之,德足于此,纯性而无杂矣,故曰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圣人既归于朴,复散朴以为器,以应万物,譬如人君分政以立官长,亦因其势之自然,虽制而未有所割裂也。政和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有形名焉,有分守焉。道全则天与人合而为一,器散则天与人离而为二。赵曰:上言复归于朴,朴者道之全,割则分裂,有二物矣,故大制不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