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赵秉文 著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

圣人动必循理,理之所在,或直或曲,要于通而已。故与物不迕,故全也。

枉则直;

直而非理,则非直也。循理虽枉,天下之至直也。

洼则盈,

众之所归者下也。虽欲不盈,不可得矣。

弊则新;

昭昭察察,非道也。闷闷若将弊矣,而日新所自出也。

少则得,

道一而已。得一则无不得矣。

多则惑,

多学而无以一之,则惑矣。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抱一者,复性者也。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皆抱一之余也。故以抱一终之。叶曰:曲则全,洼则盈,少则得,理也。枉则直,弊则新,势也。枉非以求直,而枉之极必直;弊非以求新,而弊之反必新。理势之相成,或更为终始,或迭为得失,纷然其不可穷。而圣人独能抱一不与之俱变,故以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目不自见,故能见物;镜不自照,故能照物。如使自见自照,则自为之不暇,何暇及物哉?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皆不争之余也,故以不争终之。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世以直为是,以曲为非,将循理而行于世,则有不免于曲者矣。故终篇复言之曰:此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夫所谓全者,非独全身也,内以全身,外以全物,物我兼全,而归复于性,则其为直也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