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言出于自然,则简而中。非其自然而强言之,则烦而难信矣。故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此所谓希言矣。光曰:希言者,言而不得所言之迹,则言而未尝言,合自然道,喙鸣而已。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阴阳不争,风雨时至,不疾不徐,尽其势之所至而后止。若夫阳亢而上,阴伏而下,否而不得泄,于是为飘风暴雨,若将不胜,然其势不能以终日。古之圣人,言出于希,行出于夷,皆因其自然,故久而不穷。世或厌之,以为不若诡辞之悦耳,怪行之惊目,不知其不能久也。政和曰:天地之造万物,风以散之,委众形之自化,而雨以润之,任万物之自滋,故不益生,不劝成,而万物自遂于天地之间,所以长且久也。飘骤则阴阳有谬戾之患,必或使之而被其害,故不能久。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
孔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故曰仁者之过易辞。志于仁犹若此,而况志于道者乎?夫苟从事于道矣,其所谓合于道者得道,合于德者得德。不幸而失,虽失于其所为,然必有得于道德矣。肇曰:真者同真,伪者同伪,灵照冥谐,一彼实相,无得无失,无净无秽,明与无明等也。
信不足,有不信。
不知道者,信道不笃,因其失而疑之,于是益以不信。惟知道者,然后不以得失疑道也。雱曰:降乎希,则失性命之常,信不足,必至于不信。赵曰:此章谈道妙,当从僧肇。然文意不相连属,试为之说曰:希言自然,谈道本也。道德之失,而后有仁义礼智。苟从事于道矣,孰为得失?但后世至诚不足,有不信者,如飘风骤雨,而岂能终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