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 李隆基 著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弖乎?

疏:此法喻双举也。夫天道玄远,韭喻不明,故举张弖以昭天德。张弖之法,具如下文。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

疏:夫张弖之为甩,当合材定体,令弛张调利。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为架前之时准的也。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为发矢之时远近也。如此则能命中矣。天道亦然,曰:月寒暑一往一来,来则损其有余,往者与其不足,则成岁功矣。人君者当法于天道,抑强扶弱,损有利无,故举亏盈益谦,欲令称物平施尔。

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疏:此明人道不能同天损益。注云衰多益寡者,易谦卦之辞乜。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惟有道者。

疏:孰,谁也。老君疾时,不能同天道下济以恤于人,光大其德,故举天道以劝云谁能同天之道,损其有余以赒奉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乃能然尔。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疏:此引圣人以证隐有道之义。恃,犹矜恃也。圣人法天平施,德被于物,不见其功,故云不恃。

功成而不处。

疏:圣人知功成而处,天必损之,故踓道治寰区,功济天下,归美名于群材,而不处其功𪟝尔。

其不欲见贤。

疏:此结释不恃、不处之意也。其不欲见贤者,圣人踓盛德内充,而嘉声外隐,所以不恃为不处功者,正欲隐德晦名,不欲令物见其贤能尔。此亦损有余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