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 李隆基 著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

疏:安,静也。持,执也。言人之受生,正性清静,感物而动,则逐欲无穷。今明欲心未动,安静之时,将欲守之,令不散乱,则甚易持执。故云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谋。

疏:兆,萌渐也。谋度乜情欲将起,未有萌兆,谋杜绝之,亦为甚易。故云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破。

疏:言欲心已动,柔脆未坚,将欲除之,易消破乜。

其微易散。

疏:微,细也。祸患细微,未至于大,防之于初,欲令散释,亦甚易尔。

为之于未有。

疏:为,修除也。此一句释前易持易谋两句。乜:所以易者,明欲心未起之时,修除杜绝,则欲恶不生。故云为之于未有。

理之于未乱。

疏:此句释上易破易散两句。乜:所以易者,明欲恶踓有,尚自脆微,未成祸乱,故易理尔。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疏:此言患生于微,而成于著。喻如合抱之木,始生如毫毛之末,此明自性崦生也。九层之高台,起乎一篑之上,此明积习而成也。千里之远行,始于举足之下,此明遂行不止也。则天下之事,诚以细微为始,而人多忽之,遂成患本。故举三喻以证上文。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疏:为,谓营为也。执,谓执著也。言人不能为之于未有,理之于未乱,而更有所营为于性分之外,执著于尘境之中,故必祸败而失亡也。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疏:圣人无为安静,故素分成,全成无败,虚忘无执,故真性常存而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疏:几,近乜。言常俗之人,从于善事,常以功业近成,不能慎终,乃复亡败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疏:此老君重申劝戒也。人若能慎末如初,终始常一,则其事舞败乜。故书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疏:此明圣行以斥凡也。难得之货,内谓性分所无,外谓殊犀宝贝。圣人于欲无欲,内不务于性分之所无,外不营于累德之宝货,故云不贵难得之货尔。

学不学,复众民之所过。

疏:凡夫贵难得之货,故矫徇矜尚,以学性分之所无。圣人不求过分之学,常全自然之性,是于学不学。如此者,将欲归复众人所过分之学尔。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疏:辅,佐也。自然,物之本性也。众生起妄,失于本性,圣人慈诱,劝学无为,将以辅佐物之自然,真性不败,故不敢为于俗学与多欲也。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