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 李隆基 著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

疏:大道废者,代俗浇漓,人人浮竞,玄晏之风斯泯,穆清之化不存,失至道无为之事,故云废也。废则有兼爱之仁,裁韭之义,踧躄于其间矣。故庄子曰:道隐于小成。小成,谓仁义等,各自其成,不能大通,故谓之小成尔。

智慧出,有大伪。

疏:智慧出者,谓后代之人,役甩智慧,立法以检俗,制典以诘奸。恐其不信,作符𡊑以信之;恐其不平,为斗斛以晕之。而不仁之人,兼盗符𡊑,并窃斗斛,则夫智慧之作法,适足侈大其诈伪,故云有大伪矣。

六亲不和,有孝慈;

疏:六亲者,父子、兄、弟、夫、妇也。夫大同之俗,无自私之亲。及乎上下不和,怨恩私起,则有扇枕温席,人谓之孝。出复入顾,人谓之慈。被慈孝之名,有自矜之色。殊不知大道之代,天下为家,上承下绥,自然之分足。视人犹己,不独亲其亲,则天下之人皆可孝也。人亦视之犹己,不独子其子,则天下之人皆可慈也。则孝慈之名,复何所施乎?

国家昏乱,有忠臣。

疏:忠者,人臣之职分。而云有忠臣者何?由人主失御臣之道。今佞主之人获进,亲君于昏暗,使生祸乱,则有见危致命,蒙死难以匡社稷,而获忠臣之名。若夫道化大行,无为清净,圣皇多士,尽是夒龙,寻伦攸序,无韭作乂,然后忠孝之名息,淳朴之道兴,则于忠臣孝子何有?此四者,颓弊之极也,焉得不返之于淳朴乎?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