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
疏:虚极者,妙本也。言人受生,皆禀虚极妙本,是谓真性。及受彤之后,六根爱染,五欲奔驰,则真性离散,失妙本矣。今欲令虚极妙本必自致于身者,当须守此雌静,笃厚性情,而绝欲无为,无狭而不厌,则虚极妙本自致于身,亦由水之流湿,火之就燥矣。致者,令必自来,如春秋致师之义尔。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疏:此明守静笃,必致虚极之意。夫万物万形,动作不同,及观其归复,常在于本。易曰:雷在地中,复。复者,反本之谓乜。故静则归复,动则失本乜。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疏:此举喻明观复之意也。根者,本所爱气而生也。今观万物花叶芸芸,及其生性,皆复归于其根而更生。虚极妙本,人所禀而生。敢今观情欲熙熙,能守静致虚,则正性归复命元而长久矣。本作云云者,如注释之。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疏:物归根则安静,人守静则致虚。木之禀生者根,归根故复命。人之禀生者妙本,令能守静致虚,可谓归复所禀之性命也。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疏:能守雌静笃厚,以致虚极妙本,致虚则复命,可谓得常矣。能知守常,是曰明了。失常妄作,可谓无常。不常其德,穷凶必矣。注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者,易恒卦文也。
知常容。
疏:知常曰明,明则鉴物,物来必应,无不含容,故曰知常容。
容乃公,公乃王。
疏:能含容应物,乃公正无私,无私则天下归往,是谓王矣。
王乃天,天乃道。
疏:惟天为大,唯王则之,其德同天而无不覆,故云王乃天。王德如天,则无为而理,道化乃行,故云乃道。
道乃久,殁身不殆。
疏:言守静致虚,归根复命,萁德如此,可以为王。王德合天,能行其道,道行则久享福祚,天下之人就之,如曰戴之如𡯁,泽之如雨,望之如春,则终殁其身,复何危殆之事?故云殁身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