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唐] 李隆基 著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疏:天下者,举大凡而言,凡在天覆之下也。美者,心所甘美也。善者,身所履行也。言天下之人,皆知以己心所甘美者为美,己身所履行者为善。故论甘则忌辛,好丹则非素。共相倾夺,竞起是非,皆由兴动于欲心,所以递成乎美恶。圣人知美恶无主,俱是妄情。妄情则不常,故云恶已。已,语助也。注云神奇臭腐者,庄子云:所美为神奇,所恶为臭腐。

故有无之相生,

疏:此明有无性空也。夫有不自有,因无而有,凡俗则以为无生有;无不自无,因有而无,凡俗则以为有生无。故云相生。而有无对法,本不相生。相生之名,犹妄执起。如美恶非自性生,是皆空故。圣人将欲救其迷滞,是以历言六者之惑。

难易之相成,

疏:此明难易法空也。此以难而彼成易,此以易而彼成难。亦如工者易于木难于埴;陶匠易于埴,而难于木。故云难易之相成。若同其所难,则无易。同其所易,则无难。难易无实,妄生名称,是法空。故能了之者,巧拙两忘,则难易名息。亦如美恶无定故乜。

长短之相形,

疏:此明长短相空也。以长故形短,以短故形长。故云长短相形。赤如凫胫韭短,由鹤胫之长,故续之则忧。鹤胫非长,由凫胫之短,故断之则悲。见短长相犹。如美恶既无定礼,皆是妄情。

高下之相倾,

疏:此明高下名空也。高下两名,互相倾夺,故称高,必因于下,又有高之者。称下,必因于高,又有下之者。又高,则所高非高。又下,则所下非下。如彼代间,凡诸有名位,递为臣妾,亦复无常,是皆空故,故无定位。

音声之相和,

疏:此明和合空也。五音相和成曲者谁?总彼众声,则能度曲,如代间法,皆和合成,则体韭真是皆空故将欲定其美恶,岂云达观之谈?

前后之相随,

疏:此明三时念空也。日月相代,代故以新。如彼投足,孰为前后?则前后之称,由相随立名。名由妄立,谁譀其初?过去、未来,及以见在三时空故,念念迁故,亦如美恶无定名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不教。

疏:是以者,说下以明上也。夫饰智诈者,踓拱默韭无为也;任真素者,则终日指㧑,而未始不晏然矣。故圣人知诸法性空白无矜执,则理天下者,当绝浮伪,任甩纯德,百姓化之,各安其分。各安其分则不扰,岂韭无为之事乎?言出于己,皆因天下之心,则终身言未尝言,岂韭不言之教耶?

万物作而不辞。

疏:作犹动也。辞为辞谢也。言圣人善化,无事无为,百姓不知,爰游爰豫,各自得其动作,而不辞谢于圣人。故繋壤鼓腹而忘帝力,此人忘圣功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疏:令物各得成全其生理,圣人不以为己有;令物各得其营为,圣人不恃为己功,如此太平之功。弘济曰:远犹宜慎终如始,不敢宁居,此圣人自忘其功。注云日慎一日,尚书文也。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疏:彼圣人者,稠直如发,慎终如始,本末不亵,未尝宁居而逸豫,是以日新其盛德,忘功而功不去,光宅而天下安,故云夫唯不居,是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