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西京黄图)

[汉] 佚名 撰

三辅黄图卷之五

台榭

周文王灵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诗序曰:“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郑玄注云:“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诗曰:“经始灵台,庶民子来。经之营之,不日成之。”刘向新序云:“周文王作灵台,及为池沼,掘得死人之骨,吏以闻于文王。文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国者,一国之主。寡人者,死人之主,又何求主?遂令吏以衣棺更葬之。天下闻之,皆曰:文王贤矣,泽及枯骨,又况于人乎!”周灵台,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

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候者观阴阳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郭延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乌,遇风乃动。一曰长安灵台上有相风铜乌,千里风至,此乌乃动。又有铜表,高八尺,长一丈三尺,广尺二寸,题云太初四年造。”

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关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太初中台灾。

渐台,在未央宫太液池中,高十丈。渐,浸也,言为池水所渐。又一说“渐台”,星名,法星以为台名。未央宫有沧地池,中有渐台,王莽死于此。神明台,见建章宫。

通天台,武帝元封二年作甘泉通天台。汉旧仪云:“通天者,言此台高通于天也。”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余丈,望云雨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令人升通天台,以候天神,天神既下祭所,若大流星,乃举烽火而就竹宫望拜,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元凤间,自毁,椽桷皆化为龙凤,从风雨飞去。”西京赋云:“通天眇而竦峙,径百常而茎擢,上瓣华以交纷,下刻峭其若削。”亦曰侯神台,又曰望仙台,以候神明、望神仙也。凉风台,在长安故城西,建章宫北。关辅记曰:“建章宫北作凉风台,积水为楼。”

长乐宫有鱼池台、酒池台,秦始皇造。又有著室台、斗鸡台、走狗台、坛台、汉韩信射台。又未央有果台、东西山二台。未央宫有钩弋台、通灵台、

望鹄台、眺蟾台、桂台、摘台、避风台。

长杨榭,在长杨宫。秋冬较猎其下,命武士搏射禽兽,天子登此以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