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卷之四
苑囿
周灵囿,文王囿也。诗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毛苌注云:“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灵者,言文王之有灵德也。灵囿,言道行于苑囿也。”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其利也。”文王灵囿,在长安县西四十二里。
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书云:“武帝建元三年,开上林苑,东南至蓝田、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而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濒渭水而东,周袤三百里,离宫七十所,皆容千乘万骑。”汉宫殿疏云:“方三百四十里。”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中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卉三千余种植其中,亦有制为美名,以标奇异。茂陵富民袁广汉,藏镪钜万,家僮八九百人,于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奇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激水为波涛,致江鸥海鹤,孕雏产𬆮,延漫林池,奇树异草,靡不培植。屋皆徘徊连属,重阁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徧也。广汉后有罪诛,没入为官园,鸟兽草木,皆移入上林苑中。上林苑有昆明观,武帝置。又有茧观、平乐观、远望观、燕升观、观象观、便门观、白鹿观、三爵观、阳禄观、阴德观、鼎郊观、樛木观、椒唐观、鱼乌观、元华观、走马观、柘观、上兰观、郎池观、当路观,皆在上林苑。又旧仪曰:“上林有令有尉,禽兽簿,记其名数。又有上林诏狱,主治苑中禽兽官馆之事,属水衡。又上林苑中有六池、市郭、宫殿、鱼台、犬台、兽圈。”
甘泉苑,武帝置。缘山谷行,至云阳,三百八十一里,西入扶风,凡周回五百四十里。苑中起宫殿台阁百余所,有仙人观、石阙观、封峦观、𫛛鹊观。
御宿苑,在长安城南御宿川中。汉武帝为离宫别馆,禁御人不得入,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三秦记云:“御宿园出栗,十五枚一胜,大梨如五胜,落地则破。其取梨,先以布囊承之,号曰‘含消’,此园梨也。”
思贤苑,孝文帝为太子,立思贤苑以招宾客,苑中有堂室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帏褥甚丽。广陵王胥有勇力,常于别囿学格熊,后遂能空手搏之,莫不绝脰,后为兽所伤,陷脑而死。
博望苑,武帝立子据为太子,为太子开博望苑,以通宾客。汉书曰:“武帝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太子冠,为立博望苑,使之通宾客,从其所好。”又云:“博望苑在长安城南杜门外五里,有遗址。”
西郊苑,汉西郊有苑囿,林麓薮泽连亘,缭以周垣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百余所。
三十六苑,汉仪注:“大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边、西边,以郎为苑监,宦官奴婢三万人,养马三十万疋。养鸟兽者通名为苑,故谓之牧马处为苑。”
乐游苑,在杜陵西北。宣帝神爵三年春起。
宜春下苑,在京城东南隅。梨园云阳宫记曰:“云阳车箱坂下有梨园一顷,梨数百株,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