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黄图(西京黄图)

[汉] 佚名 撰

都城十二门

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霸城门,民见门色青,名曰青城门,或曰青门。门外旧出佳瓜。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青门外,瓜美,故时人谓之东陵瓜。庙记曰:“霸城门亦曰青绮门。”汉书:“王莽天凤三年,霸城门灾,莽更霸城门曰仁寿门,无疆亭。”

长安城东出,第二门曰清明门,一曰籍田门,以门内有籍田仓。一曰凯门。汉书:“平帝元始四年,东风吹屋瓦且尽”,即此门也。汉宫殿疏曰:“第二门名城东门,莽更名曰宣德门,布恩亭。”

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民间所谓东都门。汉书曰:“成帝建始元年,有白蛾群飞蔽日,从东都门至枳道。”又疏广太傅,受少傅,上疏乞骸骨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即此门也。其郭门亦曰东都,即逢萌挂冠处也。王莽更名春王门,正月亭。东都门至外郭亭十三里。

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门,一号杜门。庙记曰:“覆盎门与洛门相去十三里二百一十步,门外有鲁班输所造桥,工巧绝世。”长乐宫在城中,近东直杜门,其南有下杜城。汉书集注云:“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门。”又曰端门,北对长乐宫。汉书曰:“戾太子所斫覆盎门出奔湖。”王莽更名曰永清门,长茂亭。

长安城南出,第二门曰安门,亦曰鼎路门,北对武库。王莽更名曰光礼门,显乐亭。

长安城南出,第三门曰西安门,北对未央宫,一曰便门,即平门也。古者平、便皆同字。武帝建元二年,初作便门桥,跨渡渭水上以趋陵,其道易直。三辅决录曰:“长安城西门曰便桥,桥北与门对,因号便桥。”王莽更名曰信平门,诚正亭。

长安城西出,南头第一门曰章城门。汉宫殿疏曰:“章城门,汉城西面南头第一门。”三辅旧事曰:“章门,亦曰光毕门,又曰便门。”汉书:“成帝元延元年,章城门牡自亡。”王莽改曰万秋门,亿年亭。

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曰:“西出南头第二门也。”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

长安城西出,北头第一门曰雍门,本名西城门,王莽攺曰章义门,著义亭。其水北入,有亟里,民呼曰亟里门。长安城北出,东头第一门曰洛城门,又曰高门。汉宫殿疏曰:“高门,长安北门也。”又名鹳雀台门,外有汉武承露盘在台上。

长安城北第二门曰厨城门,长安厨在门内,因为门名。王莽更名建子门,广世亭。

长安城北出,西头第一门曰横门,汉书:“虒上小女陈持弓走入光门”,即此门也。门外有桥曰横桥。

汉城门皆有候门,候主候时谨启闭也。三辅决录曰:“长安城面三门,四面十二门,皆通达九逵,以相经纬,衢路平正,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涂洞辟,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右出入,为往来之径,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班固西都赋云:“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又张衡西京赋云:“城郭之制,则旁开三门,参涂夷庭,方轨十二,街衢相经是也。”

三辅黄图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