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玉文集(陈子昂集)

[唐] 陈子昂 撰

陈伯玉前集五卷,后集五卷,附录一卷

四部丛刊集部

上海涵芬楼借秀水,王氏二十八宿研斋,藏明刊本景印。原书版匡高营造尺七寸,宽五寸七分。

陈伯玉文集序

诗自三百篇而下,惟汉、魏音韵风骨犹近于古。远夫两晋,骎骎而变,胚胎于宋,浮靡于齐、梁,至于陈、隋极炽,而雅音几乎熄矣。有唐之兴,文运渐启,虽“四杰”“四友”称美于时,然其流风余韵,渐染既久,未能悉除。则天时,蜀之射洪人陈公子昂字伯玉者,一旦崛起西南,以高明之见,首唱平淡清雅之音,袭骚雅之风,力排雕镂凡近之气。其学博,其才高,其音节冲和,其辞旨幽远,超轶前古,尽扫六朝弊习。譬犹砥拄硈立于万顷颓波之中,阳气勃起于重泉积阴之下,旧习为之一变,万汇为之改观。故李太白、韦苏州、柳柳州相继而起,皆踵伯玉之高风,俾后世称仰叹慕之不暇,可谓诗人之雄矣。其文虽有六朝唐初气味,然其奏疏数章,亦有用世之志,惜其全集世不多见,其诗文见于他集者亦甚少。今巡抚山西都御史杨公澄与伯玉为同邑人,淂其全集于中秘,抄录而未重复校正,命工刊梓以传,共若干卷。呜呼!公之用心𢈲矣。昔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名振当世,及五代之末,其集亦泯。欧阳文忠公淂其集于故簏中,求补校正数十年而后全,俾后人尊仰摸范,力追 古作而不坠者,文忠公之力也。自太白𮧯柳景慕伯玉,作为古风之后,至宋惟朱文公感兴之作,风挌无异,殆今又寥寥数百年矣。我朝文运大兴,作者如林,会见斯集之行,有能吐辞如伯玉,远追盛唐之作者,未必非公振作之效也。呜呼!公之用心其𢈲矣哉。

弘治四年岁次辛亥重阳日,赐进士、嘉议大夫、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翰林院修撰。

经筵

讲官兼

文华殿

讲读官致仕维扬张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