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注陶渊明集(陶渊明集)

[西晋] 陶潜 撰 · [宋] 李公焕 笺注

杂诗十二首

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巳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此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其二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子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其三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汤东涧曰:此篇亦感兴亡之意。

其四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

其五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巳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汤东涧曰。太白诗云。百岁落半涂。前期浩漫漫。中宵不成寐。天明起长叹。人生学无归宿者,例有此叹,必闻道而后免此,此渊明所以惜寸阴欤。

其六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柰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去去转欲远,此生岂再值。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驶。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

按此诗靖节年五十作也,时义熙十年甲寅。初庐山东林寺主释慧远集缁素百二十有三人,于山西岩下般若台精舍结白莲社。岁以春秋二节同寅恊恭朝宗灵像也。及是秋七月二十八日,命刘遗民撰同誓文,以申严斯事。其间誉望尤著,为当世推重者,号社中十八贤。时秘书丞谢灵运才学为江左冠,而负才傲物,少所推挹。一见远公,遽改容致敬,因于神殿后凿二池,植白莲,以规求入社。远公察其心,杂拒之。灵运晚节疏放不检,果不克令终。中书侍郎范宁直节立朝,为权贵譛忌,出守豫章,远公移书邀入社,宁辞不至。盖未能顿委世缘也。靖节与远公雅素宁为方外交。而不愿齿社列。远公遂作诗博酒。郑重招致。竟不可诎。按梁僧慧皎高僧传。远公持律精苦。虽豉酒米汁及蜜水之微。且誓死不犯。乃钦靖节风槩。顾我能致之者。力为之不睱恤。靖节反麾而谢之。或与樵苏田父,班荆道旧,于何庸流能窥其趣哉?靖节每来社中,一日谒远公,甫及寺外,闻钟声,不觉颦容,遽命还驾。法眼禅师晚参示众云:今夜钟鸣复来,有何事?若是陶渊明,攒眉却回去。此靖节洞明心要,惟法眼特为揄扬。张摘英有诗云:虎溪回首去,陶令趣何深。谢无逸诗云:渊明从远公,了此一大事。下视区中贤,略不可人意。远公居山余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送𭕆游履,常以虎溪为界。他日偕靖节简寂禅:观主陆修静语道:不觉过虎溪数百步,虎辄骤鸣,因相与大笑而别石恪遂作三笑图东坡赞之李伯时莲社图李元中纪之足标一时之风致云。

其七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素标插人头,前涂渐就窄。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

其八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御冬足大布,粗𫄨以应阳。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理也可柰何,且为陶一觞。

其九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

其十

闲居执荡志,时𩧫不可稽。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

其十一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边鴈悲无所,代谢归北乡。离鹍鸣清池,涉暑经秋霜。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其十二

袅袅松标崖,婉变柔童子。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

东坡和陶无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