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战国] 鬼谷子 撰 · [南朝梁] 陶弘景 注

鬼谷子三卷

四部丛刊子部

上海涵芬楼借印无锡孙氏小渌天藏石研叁刊本。

原书版匡高营造尺五寸五分,宽营造尺四寸三分。

鬼谷子叙

翰林院编修、充内廷国史馆纂修、武英殿纂修、文源阁庠校官秦恩复撰。

鬼谷子,陶宏景注,三卷,阳湖孙渊如同年读道藏于华阴岳庙时所录本也。乾隆丁未,恩复与渊如校书于文源阁,暇日出以相示,计欲付梓,旋以乞假归里,不果。戊申冬来京师,因取而校之。按鬼谷子不知何人,道藏目录云:“姓王,名诩,晋平公时人。”史记云:“苏秦师事鬼谷先生”。拾遗记则以“鬼谷”为“归谷”,盖“归”鬼声转。尔雅曰:“鬼之为言归也。”其谓苏秦旗名鬼谷者,以史记苏秦列传有“简练以为揣摩,期年揣摩成”之语,而鬼谷子适有揣、摩二篇,遂附会其说,衴无所据。或云“周时豪士,隐于鬼谷”者,近是。书凡三卷,自卑阖至符言,凡十二篇,转丸、胠箧二篇旧亡。又有本经阴符七篇,及持枢中经共二十一篇。考说苑、史记注、文选注、太平御览、意林诸书所引,颇有数条为今书所不载,或文与今本差异,则知书之脱佚,不仅转丸、胠箧二篇也。是书不见汉志,至随、唐始著录。随书作三卷,旧唐书、新唐书皆作二卷,又作三卷,直题曰“苏秦撰”。史记素隐引乐壹注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然汉书从横家有苏子三十二篇,使假名鬼谷,何以班固略而不注也?柳子厚尝讥其险盩峭薄,妄言乱世。今观其书,词峭义奥,反复变幻,苏秦得其绪余,即掉舌为从约长,真从横家之祖也。至注鬼谷者,旧有乐壹、皇甫谧、陶宏景、尹知章四家。陶注至中兴书目始见。乐注,文选注中一引之。太平御览游说部所引注,皆与陶注不同,意亦乐氏注也。今藏本不著注者名氏,渊如据注中有“元亮曰”云云,元亮为陶潜字,宏景引其言,故去姓称字,断为陶注。恩复按:中兴书目、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书录解题、钱遵王读书敏求记皆称陶宏景注,则知陶注自宋迄今犹存。鬼谷子世多有其书,而陶注不传,向非道藏所存,则亦终湮失矣。恩复因剌取唐、宋书注所引,校正文字一二,旧注亦掇而存之,附于本文之下。其或他书所引本文,今本不载,及称鬼谷事迹足相考证者,并附录于后,以备观览焉。

乾隆五十四年八月朔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