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春秋] 管仲 撰 · [唐] 房玄龄 注

管子目录

第一

牧民第一   形势第二   权修第三

立政第四   乘马第五

第二

七法第六   版法第七

第三

幼官第八   幼官图第九  五辅第十

第四

宙合第十一  枢言第十二

第五

八观第十三  法禁第十四  重令第十五

第六

法法第十六  兵法第十七

第七

大匡第十八

第八

中匡第十九  小匡第二十  王言第二十一

第九

霸形第二十二 霸言第二十三 问第二十四

谋失第二十五

第十

戒第二十六  地图第二十七 参患第二十八

制分第二十九 君臣上第三十

第十一

君臣下第三十一 小称第三十二  四称第三十三

正言第三十四

第十二

侈靡第三十五

第十三

心术上第三十六 心术下第三十七 白心第三十八

第十四

水地第三十九  四时第四十   五行第四十一

第十五

势第四十二   正第四十三   九变第四十四

任法第四十五  明法第四十六  正世第四十七

治国第四十八

第十六

内业第四十九  封禅第五十   小问第五十一

第十七

七臣七主第五十二 禁藏第五十三

第十八

入国第五十四  九守第五十五  桓公问第五十六

度地第五十七

第十九

地员第五十八  第子职第五十九 言昭第六十

修身第六十一  问霸第六十二  牧民解第六十三

第二十

形势解第六十四

第二十一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       版法解第六十六

明法解第六十七 巨乘马第六十八 乘马数第六十九

问乘马第七十

第二十二

事语第七十一  海王第七十二  国蓄第七十三

山国軓第七十四 山权数第七十五 山至数第七十六

第二十三

地数第七十七  揆度第七十八  国准第七十九

轻重甲第八十

第二十四

轻重乙第八十一 轻重丙第八十二 轻重丁第八十三

轻重戊第八十四 轻重己第八十五 轻重庚第八十六

右二十四卷

凡八十六篇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太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以校除复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杀青而书可缮写也。管子者,颍上人也,名夷吾,号仲父。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子贫困,常欺叔牙,叔牙终善之。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子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子纠死,管仲囚,鲍叔荐管仲。管仲既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故管仲曰:吾始困时,与鲍叔分财,多自予,鲍叔不以我为贪,知吾贫也。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吾有利有不利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吾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鲍叔既进管仲,而己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管子既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丑,故其书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犹流水之原,令顺人心,故论卑而易行。俗所欲,因子之;俗所否,因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怒少姫,南袭蔡,管仲因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北征山戎,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柯之会,桓公背曹沫之盟,管仲因而信之,诸侯归之。管仲聘于周,不敢受上卿之命,以让高、国。是时诸侯为管仲城谷,以为之乘邑,春秋书之,褒贤也。管仲富拟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子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太史公曰:“余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详哉言之也。”又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爱’,岂管仲之谓乎!”九府书民闲无有,山高一名形势。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向谨第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