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战国] 荀况 撰 · [唐] 杨倞 注

尧问篇第三十二

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柰何?”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勌,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夫有何足致也?”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榖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已若者亡。今以不榖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国几于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女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对曰:“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周公曰:“呜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君子好以道德,故其民归道。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窭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见士问曰:“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人之道也,女又美之乎。”吾语女:“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成王之为叔父,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故上士吾薄为之貌,下士吾厚为之貌。人人皆以我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鲁国骄人,几矣!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

语曰,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吾闻之也,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孙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瘉卑,每益禄而施瘉博,位滋尊而礼瘉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士民也。”子贡问于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也。”孔子曰:“为人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树之而五榖播焉,草木殖焉,禽兽育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其功而不息。为人下者,其犹土也。”昔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莱不用子马而齐并之,纣刳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不亲贤用知,而身死国亡也。

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䲡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诎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然则孙卿将怀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也。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云非圣人,柰何?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行,足以为纲纪。呜呼,贤哉!宜为帝王。天地不知,善桀、纣,杀贤良,比干剖心,孔子拘匡,接舆辟世,箕子佯狂,田常为乱,阖闾擅强。为恶得福,善者有殃。今为说者又不察其实,乃信其名。时世不同,誉何由生?不得为政,功安能成?志修德厚,孰谓不贤乎?

荀卿新书十二卷三十二篇。

劝学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不苟篇第三

荣辱篇第四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成相篇第八

儒效篇第九

王制篇第十

富国篇第十一

王霸篇第十二

君道篇第十三

臣道篇第十四

致仕篇第十五

议兵篇第十六

强国篇第十七

天论篇第十八

正论篇第十九

乐论篇第二十

解蔽篇第二十一

正名篇第二十二

礼论篇第二十三

宥坐篇第二十四

子道篇第二十五

性恶篇第二十六

法行篇第二十七

哀公篇第二十八

大略篇第二十九

尧问篇第三十

君子篇第三十一

赋篇第三十二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二篇,以相校,除复重二百九十篇,定箸三十二篇,皆以定杀青简,书可缮写。孙卿,赵人,名况。方齐宣王、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稷下,尊宠之,若邹衍、田骈、涥于髡之属甚众,号曰列大夫,皆世所称,咸作书刺世。是时孙卿有秀才,年五十始来游学,诸子之事,皆以为非先王之法也。孙卿善为诗、礼、易、春秋。至齐襄王时,孙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孙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孙卿,乃适楚,楚相春申君以为兰陵令。”人或谓春申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孙卿贤者也,今与之百里地,楚其危乎!春申君谢之,孙卿去之赵。”后客或谓春申君曰:“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鲁入齐,鲁弱而齐强。故贤者所在,君尊国安。今孙卿天下贤人,所去之国其不安乎?”春申君使人聘孙卿,孙卿遗春申君书,刺楚国,因为歌赋以遗春申君。春申君恨,复固谢孙卿,孙卿乃行,复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孙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而相秦,及韩非,号韩子,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昭王方喜战伐,而孙卿以三王之法说之及秦相应侯,皆不能用也。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孙膑为变诈之兵,孙卿以王兵难之,不能对也,卒不能用。孙卿道守礼义,行应绳墨,安贫贱。孟子者,亦大儒,以人之性善,孙卿后孟子百余年,孙卿以为人性恶,故作性恶一篇以非孟子。苏秦、张仪以邪道说诸侯,以大贵显。孙卿退而笑之曰:“夫不以其道进者,必不以其道亡。至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孙卿卒不用于世,老于兰陵。疾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葬兰陵。而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辨、处子之言。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楚有尸子、长庐子、芊子,皆著书,然非先王之法也,皆不循孔氏之术。唯孟轲、孙卿为能尊仲尼。兰陵多善为学,盖以孙卿也。”长老至今称之曰:“兰陵人喜字为卿,盖以法孙卿也。”孟子、孙卿、董先生皆小五伯,以为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皆羞称五伯。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秦国大乱,卒以亡。观孙卿之书,其陈王道甚易行,疾世莫能用,其言凄怆,甚可痛也。呜呼!使斯人卒终于闾巷,而功业不得见于世,哀哉!可为𫕥涕。其书比于记传,可以为法。谨第录,臣向昧死上言。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雠中孙卿书录。”

荀子卷第二十

将仕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充御史台主簿王子韶同校,朝奉郎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上骑都尉紫金鱼袋吕夏卿重校。

国子监准,熙宁元年九月八日。

中书札子节文校定荀扬书所状。先准,中书札子奉圣旨校定荀子、扬子、内扬子一部,先次校毕,巳于治平二年十二月内申纳。讫今来再校到荀子一部,计二十卷,装写已了,续次申纳者申闻事右。奉圣旨,荀子送国子监开版,依扬子并音义例印造进 呈,及宣赐札付国子监准此。

校勘官将仕郎前守惠州归善县主簿充直讲卢 侗,

校勘官,登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守司理参军、充直讲王 汝翼,

校勘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知婺州永康县事、充直讲颜 复,

校勘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前知温州乐清县事、充直讲焦 千之,

校勘官,登仕郎、秘书省校书郎、前守相州汤县令、充直讲梁 师孟,

校勘官,登仕郎、秘书省著作佐郎、充直讲董 唐臣,

校勘官,朝奉郎、守尚书都官员外郎、充讲上骑都尉、赐鱼袋黎 𬭚,

朝奉郎、光禄寺丞、监书库、武骑尉韩端彦,

朝奉郎、光禄寺管勾国子公事、骑尉程伯孙,

管勾雕造,朝请郎、守秘书丞、充主簿、骑都尉、赐绯鱼袋毕 之翰,

朝散大夫、尚书刑部郎中、充奢阁待、同知谏院尚监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吕诲,

朝散大夫、尚书部□郎、知尚书部□院□□谏国监、上骑都尉、赐紫金鱼袋钱 公辅,

朝散大夫、给事中、参知政事、上轻车都尉、北海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三百户、食实封肆伯户赐紫金鱼袋。唐介、

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上护军、天水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赵 拚,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膏节佐理功臣、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闭来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上柱罭充罭公、食邑万百尸言、食实封叁阡肆伯尸曾公亮。

荀子二十卷,三十二篇,唐扬倞注。初,汉刘向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一篇,除复重,定箸三十二篇为孙卿新书十二卷。至倞分易卷第,更名荀子。

皇朝熙宁初,儒官校上,

诏国子监刊印颁行之。

中兴,搜补遗逸,监书浸具,独荀子犹阙。学者不见旧书,传习闽本,文字舛异。仲友于三馆睹旧文,大惧湮没,访得善本,假守余隙,乃以公帑锓木。悉视熙宁之故。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卿不可作其书,独非典刑乎?向博极群书,序卿事大氐本司马迁,于迁书有三不合。春申君死当齐王建二十八年,距宣王八十七年。向言卿以宣王时来游学,春申君死而卿废,设以宣王末年游齐,年巳百三十七矣。迁书记孟子以惠王三十五年至梁,当齐宣王七年,惠王以叟称孟子,计亦五十余。后二十三年,子之乱燕,孟子在齐,若卿来以宣王时,不得如向言,后孟子百余岁。田忘荐孙膑为军师,败魏桂陵,当齐威王二十六年,距赵孝成王七十八年,临武若与卿议兵于王前,向以为孙膑倞以败魏马陵疑年,马陵去桂陵又十三年矣。崇文总目言卿楚人,楚礼为客卿。与迁书,向序駮益难信。据迁传参卿书,其大略可睹。卿,名况,赵人,以齐襄王时游稷下,距孟子至齐五十年矣,于列大夫,三为祭酒,去之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以谗去之赵,与临武君议兵,入秦,见应侯、昭王。以聘反乎楚,复为兰陵令。既废,家兰陵以终。自战国争富强,儒道绌,孟子学孔子,言王可反掌致。卒不见用。卿后孟子,亦尊孔氏。子思作中庸,孟子述之,道性善。至卿以为人性恶,故非子思、孟轲,扬雄以为同门异户。孟子与告子言性卒绌。告子惜卿不见孟子,不免异说。方说士徼时好,卿独守儒,议兵以仁义,富以儒术,强以道德之威,旨意与孟子同。见应侯病秦无儒,昭王谓儒无益人之国,极明儒效。秦并天下以力,意儒果无用,至于坑焚灭不旋踵。汉奋布衣,终假儒以定,卿言不用而后验。自董仲舒、韩愈皆美卿,书言王道虽不及孟子,抑其流亚,废于衰世,亦命矣夫。学者病卿,以李斯、韩非。卿老师,学者已众,二子适见世,昼寝𫗦啜,非师之过。使卿登孔门,去异意,书当与七篇比。此君子所为太息。大宋涥熙八年,岁在辛丑,十有一月甲申,朝请郎权发遣台州军州事唐仲友后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