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十卷四部丛刊史部
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明活字本。景印原书版匡高营造尺五寸二分,宽三寸七分。
晏子春秋目录
内篇谏上第一凡二十五章
内篇谏下第二凡二十五章
内篇问上第三凡三十章
内篇问下第四凡二十章
内篇杂上第五凡三十章
内篇杂下第六凡三十章
外篇重而异者第七凡二十七章
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凡十八章
右晏子凡内外八篇总二百十五章
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向言:所校中书晏子十一篇,臣向谨与长社尉臣参校雠太史书五篇,臣向书一篇,参书十三篇,凡中外书三十篇,为八百三十八章。除复重二十二篇,六百三十八章,定著八篇,二百一十五章。外书无有三十六章,中书无有七十一章。中外皆有以相定。中书以“夭”为“芳”,“文”为“备”,“先”为“牛”,“章”为“长”。如此类者多,谨颇略椾,皆已定以杀青,书可缮写。晏子名婴,谥平仲,莱人。莱者,今东莱地也。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不用则退耕于野,用则必不诎义,不可胁以邪。白创虽交胸,终不受崔杼之劫。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盖次管仲。内能亲亲,外能厚贤,居相国之位,受万锺之禄,故亲戚待其禄而衣食五百余家,处士待而举火者亦甚众。晏子衣苴布之衣,麋鹿之裘,驾敝车疲马,尽以禄给亲戚朋友,齐人以此重之,晏子盖短疑缺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又有复重,文辞颇异,不敢遗失,复列以为一篇。又有颇不合经术,似非晏子言,疑后世辩士所为者,故亦不敢失,复以为一篇。凡八篇,其六篇可常置旁御观。谨第录。臣向昧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