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卷十一
汉董仲舒撰
为人者天第四十一
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人之人本于天,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义;人之好恶,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使其出也,答天之出四时而必忠;其受也,则尧、舜之治无以加。是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故曰“非道不行,非法不言”,此之谓也。
传曰:“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此之谓也。
传曰:“政有三端:父子不亲,则致其爱慈;大臣不和,则敬顺其礼;百姓不安,则力其孝弟。孝弟者,所以安百姓也。力者,勉行之身以化之。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寒暑成岁,必有春夏秋冬。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故曰:“先之以博爱,教以仁也;难得者,君子不贵,教以义也;虽天子,必有尊也,教以孝也;必有先也,教以弟也。此威势之不足独恃,而教化之功不大乎?”
传曰:“天生之,地载之,圣人教之。”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心之所好,体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从之。故君民者,贵孝弟而好礼义,重仁廉而轻财利,躬亲职此于上,而万民听生善于下矣。故曰:“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