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序
叙曰:汉中垒校尉刘向言:鲁论语二十篇,皆孔子弟子记诸善言也。太子太傅夏侯胜、前将军萧望之、丞相韦贤及子玄成等传之。齐论语二十二篇,其二十篇中章句,颇多于鲁论。 琅琊王卿及胶东庸生、昌邑中尉王吉,皆以教之,故有鲁论,有齐论。鲁恭王时,尝欲以孔子宅为宫,坏,得古文论语。齐论有问王、知道,多于鲁论二篇,古论亦无此二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凡二十一篇,篇次不与齐、鲁论同。安昌侯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从之,号曰张侯论,为世所贵,苞氏、周氏章句出焉。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说,而世不传。至顺帝时,南郡太守马融亦为之训说。汉末,太司农郑玄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以为之注。近故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前世传受师说,虽有异同,不为训解。中间为之训解,至于今多矣。所见不同,互有得失。
今集诸家之善说,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卿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𫖮、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