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译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尼,千优婆塞,五百乞儿。
尔时,会中有长者子名曰善生,白佛言:世尊!外道六师常演说法,教众生言:“若能晨朝敬礼六方,则得增长命之与财。何以故?东方之土属于帝释,有供养者,释提桓因则为护助。南方之土属阎罗王,有供养者,彼阎罗王则为护助。西方之土属婆楼那天,有供养者,彼婆楼那则为护助。北方之土属拘毗罗天,有供养者,彼拘毗罗则为护助。下方之土属于火天,有供养者,火天则为护助。上方之土属于风天,有供养者,彼亦为护。”世尊!佛法之中,颇有如是六方不耶?
善男子!我佛法中亦有六方,所谓六波罗蜜。东方则是檀波罗蜜。何以故?始初出者,为出智慧光因缘故,彼东方者属众生心。若有众生能供养彼檀波罗蜜,则为增长寿命与财。南方即是尸波罗蜜。何以故?尸波罗蜜名之为右。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寿命与财。西方即是,羼提波罗蜜。何以故?彼西方者名之为后,一切恶法,弃于后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北方即是毗离耶波罗蜜。何以故?北方名号胜诸恶法。若人供养,则得增长寿命与财。下方则是禅波罗蜜。何以故?能正观察三恶道故。若人供养,亦得增长命之与财。上方即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上方者即是无上无上故。若有供养,则得增长命之与财。
善男子!是六方者,属众生心,非如外道六师所说。如是六方,谁能供养?善男子!唯有菩萨,乃能供养。世尊!以何义故名为菩萨?佛言:“得菩提故名为菩萨;菩提性故名为菩萨。”世尊!若言得菩提已名为菩萨者,若未供养彼六方时,云何得名为菩萨耶?若以性故名菩萨者,谁有此性?有此性者,则能供养,若无性者,则不能供养!是故如来,不应说言:彼六方者,属众生心。
善男子!非得菩提,故名菩萨。何以故?得菩提者,名之为佛,未得菩提,乃名菩萨;亦非性故,名菩萨也。善男子!一切众生,无菩提性,如诸众生无人、天性,师子、虎、狼、狗犬等性;现在世中,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得人、天身,和合不善,业因缘故,得师子等,畜生之身。菩萨亦尔,和合众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故名菩萨。若有说言,一切众生有菩萨性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有性者,则不应修善业因缘,供养六方。善男子!若有性者,则无初心及退转心;以无量善业因缘故,发菩提心,名菩萨性。
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瞋恚、愚痴、悭嫉,为呵责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诸外道,五通神仙,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欲知世闲,有边无边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闻如来,不思议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生怜愍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爱众生故,发菩提心。
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进,则名不退,若不修进,名之为退。
一切时中,常为一切无边众生,修集善故,名不退转;若不如是,是名退转,如是菩萨,则有退心,及怖畏心。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何以故?诸外道等,无因果故,如自在天,非因非果。
善男子!或有人说菩萨之性,譬如石中,定有金性,以巧方便,因缘发故,得为金用;菩萨之性,亦如是者,是梵志说。何以故?梵志等常言尼拘陁子,有尼拘陁树,眼有火石,是故梵志,无因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尼拘陁子具足,而有尼拘陁树。
当知即是梵志因果。是义不然。何以故?因细果粗故。若言眼中定有火者,眼则被烧;眼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
善男子!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和合,缘和合故本无后有。如梵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是名外道,不名佛道。
善男子!譬如和合石因缘故,而有金用,菩萨之性,亦复如是。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也。善男子!譬如众生,先无菩提,后乃方有,性亦如是,先无后有,是故不可说言定有。善男子!求大智慧,故名菩萨;欲知一切法真实故、大庄严故、心坚固故、多度众生故、不惜身命故、是名菩萨修行大乘。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退转,二者、不退。已修三十二相业者,名不退转;若未能修,是名为退。复有二种:一者、出家,二者、在家。出家菩萨奉持八重,具足清净,是名不退;在家菩萨奉持六重,具足清净,亦名不退。
善男子!外道断欲所得福德,胜于欲界,一切众生,所有福德;须陁洹人胜于一切外道异见;斯陁含人胜于一切须陁洹果;阿那含人胜于一切斯陁含果;阿罗汉人胜于一切阿那含果;辟支佛人胜于一切阿罗汉果;在家之人发菩提心,胜于一切辟支佛果。出家之人发菩提心,此不为难,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是乃名为不可思议。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在家之人,发菩提心时,从四天王乃至阿迦腻咤诸天,皆大惊喜,作如是言:“我今已得人天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