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质第三十六
火之性也,大寒惨凄,凝冰裂地,而炎气不为之衰;大热烜赫,燋金烁石,而炎气不为之炽者,何也?有自然之质,而寒者不能移也。故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各抱自然之性,非可强变者也。士有忠义之性,怀贞直之操,不移之质,亦如兹者也。是以生苟背道,不以为利;死必合义,不足为害。故不趋利而逃害,不忻生而憾死。不可以威协而变其操,不可以利诱而易其心。昔子闾之劫也,拟之白刃而其心不倾。
楚白公胜作乱,杀子西,又劫子闾。谓子闾曰:同我者即免,不同我者即杀。乃以白刃拟刺子闾,而子闾亦不同。故云不趋而逃害也。
晏婴之盟也,钩以曲戟而其志不回。
崔杼杀齐君,使人将铁钩钩晏婴项,欲与立盟,共为要誓,晏子终竟不同崔杼作乱也。不可以利害趋其情矣。夫士有忠义之行,践绳墨之节,其于为作,乃无异于众人;及至处患蹈难,而志气贞刚,然后知其殊也。譬如钟山之玉,钟山在会稽也。寒岭之松,比之瓀珉梓柳无殊也。
瓀珉似玉,入火即销;梓是楸,柳是杨柳也。
及其烧以炉炭,三日而色不改;处于积水,终岁而枝叶不凋,然后知其异于他玉众木也。故袒裼暴虎,而后勇气发焉;超腾绝坂,而后迅梗露焉;手提万钧,而后多力见焉;处难践患,而后贞勇出焉。不用干将,以知其锐也;不引乌号,奚以知其劲也?
乌号是角桑之木为弓也。黄帝殿前有桑树,上有长条,乌飞集其上,乌起未高,条返弹乌,乌乃号,因名乌号。黄帝见之曰:此木应堪材用也。遂取为弓,极美妙,故曰乌号弓。说文云:黄帝于鼎湖山上,得仙人遗弓一张,群臣见之,一时号哭,因曰乌号弓。又云:南岭山有柘木,乌每日在其上鸣,因名之乌号弓也。
劲锐之质,卓然易见,犹因人获显,况乃志行难睹,曷得不因事而后明乎?
刘子卷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