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解卷下
抱一子陈显微解
下篇
惟昔圣贤,怀玄抱直,服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累积长久,变形而仙。忧烂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籍,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石,覆赞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孑继父业,孙踵祖先,举世迷惑,竟无见闻。遂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财,志士家贫。吾甚伤之,定录此文。字约易思,事省不繁,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两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魏君虑世人不达,故又指古之圣贤,怀玄抱真,莫不服食九鼎,通德三光,效除邪存正,化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流,将仙经妄行笺注,不惟自无见闻,亦并与其子孙迷惑,故甚伤之,又述此篇。
法象,莫大乎天地兮,玄沟数万里。河鼓临星纪兮,人民皆惊骇。晷影妄前却兮,九年被凶咎。皇上览视之兮,王者退自改。关键有低昂兮,害气遂奔走。江淮之枯竭兮,水流注于海。天地之雌雄兮,徘徊于与午。寅申阴阳祖兮,出入复终始。循斗而招摇兮,执衡定元纪。
法玄象沟图
寅申陋,船阴分
彩币予,图部艳若三畋,欧妍循决亥。
斗士子图令职汝巛字囵。
升熬于甑山兮,炎火张设下。白虎唱导前兮,苍液和于后。朱雀翱翔戏兮,飞扬色五彩。遭遇罗纲施兮,压之不得举。嗷嗷声甚悲兮,婴儿之慕母。颠倒就汤镬兮,摧折伤毛羽。漏刻未过半兮,鱼鳞狎猎起。五色象炫擢兮,变化无常主。潏潏鼎沸驰兮,暴涌不休止。接连重叠累兮,犬牙相错距。形如仲冬冰兮,阑于叶钟乳。崔嵬而杂厕兮,交积相支柱。
此段魏君全彰玄关法象以示人也。
阴阳得其配兮,淡泊而相守。青龙处房六兮,春华震东卯。白虎在昂七兮,秋芒兑西酉。朱雀在张二兮,正阴离南午。三者俱来朝兮,家属为亲侣。本之但二物兮,末而为三五。三五之与一兮,都集归二所。治之如上科兮,日数亦取甫。
室、雝、影、羊。
冬至
才予、
先白而后黄兮,赤黑达表里。名曰第一鼎兮,食如大黍米。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伪。道若山泽气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若薜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成胶兮,曲薜化为酒。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惟斯之妙术兮,审谛不诳语。傅于亿世后兮,昭然自可考。焕若星经汉兮,炳如水宗海。思之务令熟兮,反复视上下。千周灿彬彬兮,万褊将可睹。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将自悟。探端索其绪兮,必得其门户。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与贤者。
大丹九鼎者,谓神丹大九转之功也。此乃无上至真,超出三界之上药。至于第一鼎之丹,亦须小九转之功足备,方成黍米之状,此言珠之象也。其状或白、或黄、或青、或黑、或赤,初无定包,又如真珠之状。古人谓摩尼宝珠当现五色,又曰体似真殊状,丹砂本非赤,皆亲诣之语。其他妄言形状,指画千般,自诳何益?与其未譀而妄言招谴,曷若勤勤恳恳参师访道,必到亲见之地,然后立言,亦未为晚。纵得之于身,不立言何害?魏君奉劝学者,且熟颉是书,千周万遍,至谶不怠,或感神明告人,或得心灵自悟,自然探其端倪,得其门户,所谓天道无适无莫,常传与贤者是也。愚尝述立圣篇首篇云:大道无私,感即来神仙,此语岂虚哉?苟非著意求铅汞,争悟天机脱圣胎,亦此意也。
参同契者,敷陈梗槊,不得纯一,泛滥而说,纤微末备,阔略仿佛。今更撰录,补塞遗脱,润色幽深,钓援相逮,旨意等齐,所趣不背,故复作此命五相类,则大易之情性尽矣。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乙石丁己物,辛癸
三二五四一水。
甲丙戊庚壬
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爈灭之事,具有所壉。三道由一,俱出径路。
大矣哉!道之为道也,生育天地,长养万物,造化不能逃,圣人不能名。伏羲由其度而作易,黄老究其妙,而得虚无自然之理。炉火盗其机,而得烧金乾汞之方。是皆仰观俯察,远取近用,或写于言,或修于身,或托于物,事踓分三,道则归一也。
枝茎华叶,果实垂布,正在根株,不失其素。诚心所言,审而不误。
道不在言,言犹校茎华叶也;因言会意,意犹果实垂巿也;因意会道,道犹根株也。枝叶易见,果实易知,而根株则难见难知也。言则易知,意则易会,而造道之妙者鲜矣。然而根株踓隐,发露于叶茎;大道幽玄,发明于言语。况魏君诚心之言,审而不误,在学者深造自得之耳。
会稽鄙夫,幽谷朽生,挟怀素朴,不乐欢禜,栖迟僻陋,忽略利名,抗守恬澹,希时安平,宴然闲居,乃撰斯文,歌叙太易三圣遗言,察其旨趣,一统共论。
魏君生于东汉,会稽上虞人也。挟朴怀素,忽略利名,隐居学道,潜默修真。不知师授谁氏,深造道玄,得太乙火符金液九转大还神丹之妙。既已利己,又以利人,乃撰斯文,开示后学,其功大矣,其德盛矣。而犹以鄙朽自牧,至人谦晦如此。哉此书与三圣所作太易意越大统相合,故命曰参同契云尔。
务在顺理,宣耀精神;神化流通,四海和平。表以为历,万世可循。序以御政,行之不紧;引内养性,黄老自然;含德之厚,归根返元;近在我心,不离己身;抱一无舍,可以长存;配以服食,雄雌设陈;挺除武都,八石弃捐;审用成物,世俗所珍。
读是书者,务在顺太易相参之理,近求诸己,使其间所言,柙通变化之用,归之于精神心术之微,则入神致用之炒得矣。入神致用之妙得,则仙造成矣。岂惟学仙学道者赖是书哉!序以御政,则行不繁而四海平;表以为历,则神化通而万世法。引内养性,则合黄老自然之道,含归真返元之德;配以服食,则设雌雄制伏之事。但世人不当认为外药耳。苟认为外药,则武都雄黄、四神八石之类,𦈌而服之,去道远矣。审其用而为爈火之术,则能炼世银而为黄金,乾水银而为白银,亦可为世俗所珍也。
罗列三条,枝茎相连,同出异名,皆由一门非。徒累句,谐偶斯文。殆有其真,砾格可观。使予敷伪,却被赘愆。命参同契,微览其端,辞寡意大,后嗣宜遵。委时去害,依托丘山。循游寥廓,与鬼为邻。化形而仙,沦寂无声。百世一下,遨游人间。敷陈羽翮,东西南倾。尧汤厄际,水旱隔并。柯叶萎黄,失其华。禜吉人相乘负,安稳可长生。
此书三篇,大率首尾辞旨相似。魏君发明丹道,再三敷叙,重复其言者,盖欲学者首尾相参,易于晓会。故其言谓此书三条,皆校茎相连,其辞旨踓,取喻不同,似出异路,其实一门而已,岂徒然谐偶累甸,以求美诵耶?殆隐藏至理,铄路可观,因巿曰麦。同契者,魏君自取是名也。既以是书示后世,则魏君自是隐矣。透委时去害,依山托迹,形化而仙。至于百世一下,遨游人间,游戏三界,指示玄门,济度群品,则未尝不敷陈羽翼,借便于人也,何异孔子十翼易经乎?魏君岂一曰忘天下乎?然魏君之旨,则在乎使东木、南火、西金三物归于一家,如前篇三者俱来朝之义,使人寻文会旨也。至于道成之后,身外有身,如吉人相乘负,无往而不自由,踓尧之洪水,汤之大旱,万物萎黄,海变桑田,而其一灵妙有,乘真人法身,往来自如,出入无碍,可谓安稳获长生矣。
鼎器歌:
圆三五
饲日都沙
鼎身周围一尺五寸,以象三五之数。盖围尺五而径五寸也,三五者,谓东三南二一五也,中五二五也,北一西四三五也。本一太极之中,而含三五之妙,变五行为三五,燮三五为一,金丹之妙,尽于是矣。故鼎器象焉。
寸一分,
厚一寸一分,
口四八,四象八卦,合之十二也。鼎口周围一尺二寸,以募一日十二时,循环十二位而不出鼎口之义也。
两寸唇,
鼎厚,厚二寸,如两层之状,象乾坤尔仪橐籥之形,亦加人有重唇也。
长尺二:
鼎高一尺二寸,象一年十二月表周年火候满于一鼎,自十一月鼎底阳生一寸,至周岁则满鼎矣。
厚薄均:
鼎上下厚薄均匀。表安爈文:鼎年偏颇不均之处。
腹齐三:
安置鼎器,须要平正,使鼎口齐鼎心,鼎心齐鼎腹,三者既齐,始无倾恻之患。
坐垂温:
鼎象人身,人象鼎,使口齐心,心齐腹,如是而坐垂温者,用火不必猛,所谓温,温𬬿鼎是也。
阴在上,阳下奔,
首尾武,中间文。
进阳火,则子丑寅为首,辰巳为尾。还阴符则午未申为首,戌亥为尾,首尾俱用武火,至中宫沐浴,则用文火也。
始七十,终三旬,
始终百日之功,圣胎已就也。
二百六,善调均,
百日之后,更须諽绸。二百六十日火候足成,三百六十日满一周年之功也。
阴火白黄芽铅,
阴禀君,诗云火候遇阴为大白是也。阴,黑也,黑中用白,阴中用阳也。至宝得阴,火方变作,责芽产于阴方,黑𬬿故也。
两七聚,辅翼人。
阴真君神室歌曰:后土金鼎,生死长七。盖七者,人之成数也。所贵生界亦用七,死界亦用七。放曰:生死长七,于阴阳两界用火不差,则两火聚而自然辅翼其中之真人矣。
赡理脑,定异玄。于处中,得安存。
婴儿在鼎,恋言而往天。玄在上,则婴随升。爱护安存,莫著外境。欲知端的意,北斗面南看。
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情性纯。
闭固微密,使无漏泄之虞,则圣体渐大,而情性愈纯矣。
却归一还本源。
圣胎既就,火候既终,则归一还源也。
至一周基,辛勤密防护,莫迷昏。
一年火候,甚是辛勤。在修𦈌之士,尢宜密加防护,慢慢不迷可也。
途路远,复幽玄。
前辈诗云:一粒还丹大似拳,时人服了便登仙。莫教些子尘缘隔,阻隔蓬莱路八千。
若达此,会乾坤。刀圭需,净魄魂。
修真至此,方能晓会乾坤之理,而盗天地之化机,日饮刀圭,使魂灵块圣也。
乐道者寻其根,审五行定铢分:
是理不出乎五行,苟好道参玄,寻其根源,审五行之细微,定铢分之轻重,则默而诚之,不待口传而自悟解。在学者专心致意,精恩入神,而已。
谛思之,不须论深藏守莫传文:
学道之士苟能因大悟解,则必博诸文字,漏泄天机,切在隐秘深藏,毋遗轻泄之谴。
御白鹤兮驾龙鳞,游太虚兮谒元君,受天图兮号真人。
丹成之后,白鹤龙解,在我神通自能变化,非出于外来也。世有不知修练,积功累行,可致神仙,而妄想求真,有昼夜翘思而待天诏者,岂不谬哉?至有为鬼神所迷,妖怪所感,化作龙与凤辇,腾云驾雾,卒陷抓魅者多矣。又岂知变化自我者为正,自外来者未始不出于邪怪也,学者可不知之?
周易参同契解卷下
参同契摘微:
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斯愚。陶冶有法度,未忍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条见扶疏。以金为隄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亦如之。临爈定铢两,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三物既合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气,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余谓魏公玄要,悉在此章。彭真一、陈抱一储、华谷三家议论不同,中间宁无穿凿,其说皆夫经意。愚不自揣,辄将师旨率为之注。盖此章首尾次序,收功证验,皆有法度,故释其义。其余诸章,引明天道,启发人用,俱可以心领而意会也矣。
以金为隄防
歌曰:老君炼丹无别药,惟有神室是金作。盖将阳金铸作神室,隄防真汞飞走之故也。
水入乃优游,
此水非是金水之水,乃是天元真一之水,即真汞也。既将阳金铸作神室隄防,火毒无虞。受炼之际,真一之水以凝结成丹,在于神室之中,得自优游,无诸散失也。
金计有十五,水数亦如之。
金水共三十之敷,月之用也。
临爈定铢两。
铢是小分,两是大分。进火受炼之际,当定轻重,时吉时凶,可进不谁也。
五分水有余,
金水共三十之,数作五分,分之理合,每有二分半。六日为一分,至金华受炼之日,止用九也,犹不及分,余者皆水之分,故言水有余也。
二者以为真,
五分之中,止用二分。自三日月出庚金方受生,至上弦,皆金生之日也。色轻光淡,月体未圆。六日为一分,自初三至初九,正当第二分也。八日兑受丁,十五乾体就,至此丁甲用事,所以超神接气也。又且金旺水秀,正是兑金乾金二者受炼之真候也。
金重如本初,
金数有十五,前云:知白守黑,神明自来。白者金精,黑者水基。大尽初二,小尽初三。黑圈中一点白起,至十五乾金体就,金数十五也。后月继前月,体不减,色不甗。又云:自开辟以来,日月不甗。明金不失其重,可谓金重如本初,月月如是,修炼者故得其用也。
其三遂不入。
自兑金链至乾金,色足体满十五,乾体已就,受炼之极也。一甗之后,则五分之中二而已。其三不入也。三者皆水之分数也。今炼金不炼水,踓不言炼水,举母子存分言之,水则属阴符,故言其三遂不入也。
火二与之俱。
兑金、乾金二者五分之中,入火受炼之日止用二分二金相与俱入火中受炼矣。则前五分有余,分而言之,则阳火二,阴符三,故云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也。
三物既合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气,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岁月将欲讫,毁性伤寿年。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
土金木三物相合滋育,受太阳火气薰蒸,制伏于神室中,先白后黄,变化若神。元年九易,岁月将讫,消毁凡胎气性及有限寿所之阴质,变体纯阳,寿同天永,故云毁性伤寿年。其形显隐间,状若明窗尘。
参同契后叙
丹经紫书行于世者多矣。惟魏伯阳依金碧龙虎经,托易象作参同契,敷叙丹法,最为精详。吕真人之歌尝曰:金碧参同不计年,妙中妙亏玄中玄。高象先诗亦云:金碧龙虎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盖美其至也。越郡旧有彭真一注本,仆曩得之,玩读无虑数过,而辞深义隐,邈不可窥。扣诸江湖学仙之流,亦莫不以是病。缇叹曰:道渊乎哉!岁在甲辰,阳月下弦,日天锡缘,幸获遇抱一先生陈君于山阴之大云。明年夏五圆日:再遇于在所之佑圣观。先生且语仆曰:子志于道,更当为道立功。吾尝徇友人之请,作参同契解一编,中所著辞,率皆直指,漏露丹秘,曾无留机。寔欲开后学冥昧之途,不敢为古书幽深之语。子能谋为传行计,善行岂小哉?仆既受其书,篝灯静读,玄玄之妙,朗在目前。不惟魏君本旨赫然彰明,而诸经书所袐而不敢言者,且昭揭于此矣。即举手赞曰:吾先生可谓慈仁之至,而是书可谓读参同契者指南也。敬募诸有缘,相与而锓之梓。所冀递相授受,同志毕览,因文悟解,立登真玄。其惑有未能尽悉渊微,犹俟夫师之亲指者,则亦未免为旁门邪径,殊术臆说,似是而寔非者乱惑也。后之览者,愿加之意。淳祐乙巳仲秋旦日曰门人天台 稽首諽题。
又叙:
尝闻先达高象先诗云:金碧龙虎参同契,留为万古丹中王。又古今诸仙,多尊参同契为丹法之祖。盖古有金碧龙虎经,辞寡意深,世人莫晓。至汉魏君伯阳演经为契。魏君,越之上虞人,今越之公库板行,惟以彭晓笺义而为善本。然世代迁革,今所行者,已非彭真,独首叙与明镜图得魏君之旨。至于诸家之注,皆以旁门附会,故张平叔慨叹世人将仙经妄行笺注者是也。抱一先生陈君自淮游浙,学者以是书质其真伪。盖世之好异之士,或以参同契为伪书,犹今所行麻衣之易也。愚师事抱一先生最久,亲闻奥论,谓魏君以伯阳自名,实老氏之化身也。而参同契辞章近古,全述真机,实魏君之言,非常人所可拟述也。犹麻衣之易,实陈希夷记录麻衣之言,非世儒可道,而或者妄传以为己作,惑误后人,是犹贪天之功,岂不获罪于天耶?愚闻是语,心融意释,因请抱一先生为之注。然而先生无心事事,不可以笔砚浼。愚时以一二叚求释其旨,岁月既久,方成全编,敬命梓工,以传同志。噫!金碧经待参同而始显,参同得先生解而始明,是由春秋之有左传,又得杜预为之释也。上天怜愍学道者流,生先生于斯世,发明丹经之袐奥,学者袐而传诸母,贻轻泄漏慢之谴,不胜至褠。时端平改元正旦,希微子王夷焚得再拜。叫心敬跋。
周易参同契解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