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董思靖 著

右二十四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先,悉荐切。夫道混然成体,自古固存,而两仪由之以生物,即道之为物之物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寂然,无声也。寥邈,无形也。以其体,则卓然无所对待而不变不迁;以其用,则周匝运行而不危不殆。此盖即本然之全体,而有流行生育之妙用焉。母者,生生之本也,不可指为一物,故赞之以寂兮寥兮。又非溺于空寂,故兼体用而言,独立周行而生物也不测矣。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强,上声。此实无得而名焉。

大曰逝,

逝,往也,谓往被于万物也。

逝曰远,

无往不周。

远曰反。

极其远,则其大无外;反而求,则其小无内。盖遍乎万物而未尝离本故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夫道超乎天地有形之先,故章首云先天地也。而亦未尝不在乎天地有形之中,故复云域中有四大也。若由道言之,则天地与王皆不足言其大矣。然道亦岂外是三者而别为一物哉?故即域中而言,则世人惟知是三者之大,而不信道大,是故云耳,初非谓道亦域中之一物也。学者不可以辞害意。申言而王居其一焉者,谓人者天地之心而会乎道,所以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凡于万物之中灵秀者,莫出乎人,而王统之故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者,相因之义也。故语其序,则人处于地,形著而位分;地配乎天,而天犹有形;道贯三才,其体自然而已。谓推其相因之意,则是三者皆本于自然之道,盖分殊而道一也。故天在道之中,地在天之中,人在地之中,心在人之中,神在心之中,而会于道者也。是以神藏于心,心藏于形,形藏于地,地藏于天,天藏于道。 文定曰:使人一日复性,则是三者人皆足以尽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