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解

[南宋] 董思靖 著

右十九章

绝学无忧。

得道忘诠,释然无累。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唯,维水切,声顺而恭譍也。阿,鸟何切,声高而慢譍也。

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若未至乎绝学之地,当知此心寂然无为于善恶未发之时,乃浑然之本体,至正至善者也。及乎趋善向恶,皆为动也。然有是身,不能不感,故当致察于感物而动之时。谓恭与善则原于理义之正,而慢与恶则汩于形气之私。其于二者之间,相去不容以发,而天理人欲分焉。惟欲易流,人莫不然,是不可不畏也。苟能于此察之精而择之审,守之固而养之熟,乃至于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则虽感应无穷,而湛然虚明者自若,乃纯乎天理,了无对待,则慢与恶何有哉!

荒兮其未央哉!

荒大而莫知其畔岸,则是未尝倚乎恭慢之一偏也。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怕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

怕,曰各切,静也。心目所经,外境方盛,随时逐物而不知其非。惟上圣彻见其妄,遇之漠然不动,如婴儿之未至提孩,心无所著故也。

乘乘兮若无所归。

曹曰:乘万物而游,无所系累也。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

遗,忘也,盖有若无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

御注曰:天机不张而默与道契,兹谓大智。

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昭昭,光耀目衒也。若昏,谓不分别也。察察,明而不容貌。闷,叶音莫奔切,宽裕貌。

澹兮其若海,𮨵兮似无所止。

𮨵,力幽切,如长风飘扬之状。夫渊静容物,乃混然之全体。变动不居,乃大用之流行。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且鄙。

以,用也。顽然,无知也。鄙,野也。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于母。

文定曰:道者,万物之母。众人徇物忘道,而圣人脱遗万物,以道为宗,如婴儿求食于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