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见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宁而已,神知其灵而已,谷知其盈而已,万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为天下正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
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致之言极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发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万物不得一,未遽灭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极必至于此耳。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天地之大,侯王之贵,皆一之所致。夫一果何物也?视之不见,执之不得,则亦天下之至微也。此所谓贱且下也。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
昔之为此称者,亦举其本而遗其末耳。
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轮辐、盖、轸、衡、轭、毂、𫐕,会而为车。物物可数,而车不可数,然后知无有之为车,所谓无之以为用者也。然则天地将以大为天地耶?侯王将以贵为侯王耶?大与贵之中有一存焉,此其所以为天地、侯王者,而成者莫知之耳。故一处贵而非贵,处贱而非贱,非若玉之琭琭,贵而不能贱;石之落落,贱而不能贵也。赵曰:诸说皆以舆训车,义有未安。窃意与,众也。又舆、台皆贱者之称。上文言其致,一也,此言故致数,众也。众无众,犹言皆舆人,无舆人之称矣。无舆人亦无侯王之称也。容成氏曰除日无岁,亦此意也。不欲如玉之琭琭、石之珞珞,贵贱之名殊,其为一也远矣。然未敢自以为是,姑俟来哲。王、吕改舆作誉,亦近乎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