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无私,而听万物之自然,故万物之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譬如结刍为狗,设之于祭祀,尽饰以奉之,夫岂爱之,时适然也。既事而弃之,行者践之,夫岂恶之,亦时适然也。圣人之于民亦然,特无以害之,则民全其性,死生得丧,吾无与焉。虽未尝仁之,而仁亦大矣。政和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以仁为恩,害则随至。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辅其自然,无爱利之心焉,仁无得而名。为刍为狗,祭祀所用,适则用之,过则弃之。彼万物之自生,百姓之自治,曾何容心焉?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物之而有橐有籥也。方其一动,气之所及,无不靡也,不知者以为机巧极矣,然橐籥则何为哉?盖亦虚而不屈,是以动而愈出耳。天地之间,其所以生杀万物,雕刻众形者,亦若是而已矣。政和曰:橐籥虚而能受,受而能应,故应而不穷。有实其中,则触处皆碍。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见其动而愈出,不知其为虚中之报也,故告之以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之不穷也。陆曰:万物资天地而生,天地无取于万物也;百姓仰圣人而治,圣人无假于百姓也。犹刍狗因神明而成,神明无用于刍狗也。夫唯无用则无私,无私则无恩,是以天地无恩而大恩生,圣人不仁而大仁成,故百姓不辞德于圣人,万物不谢生于天地。何以知其然哉?吾观天地之间,犹橐籥之无心也。橐籥无心,故其声不屈,其气愈出。天地无心,故生成而不息。圣人无心,故为治而不至于多言。多言而无实,则动数穷矣。未若无为无言,乃守中之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