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注(老子新解、道德经疏、道德经解)

[北宋] 苏辙 著

宠辱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古之达人,惊宠如惊辱,知宠之为辱先也;贵身如贵大患,知身之为患本也。是以遗宠而辱不及,忘身而患不至。

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所谓宠辱,非两物也。辱生于宠,而世不悟,以宠为上,而以辱为下者,皆是也。若知辱生于宠,则宠顾为下矣。故古之达人,得宠若惊,失宠若惊,未尝安宠而惊辱也。所谓若惊者,非实惊也,若惊而已。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贵之为言难也。有身,大患之本,而世之士难于履大患,不难于有其身。故圣人因其难于履患,而教之以难于有身。知有身之为难,而大患去矣。性之于人,生不能加,死不能损。其大可以充塞天地,其精可以蹈水火、入金石,凡物莫能患也。然天下常患亡失本性,而惟身之为见。爱身之情笃,而物始能患之矣。生死疾病之变,攻之于内,宠辱得失之交,撄之于外。未有一物而非患也。夫惟达人知性之无坏,而身之非实,忽然忘身,而天下之患尽去,然后可以涉世而无累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人之所以骛于权利,溺于富贵,犯难而不悔者,凡将以厚其身耳。今也禄之以天下,而重以身任之,则其忘身也至矣。如此而以天下予之,虽天下之大,不能患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