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杂录
陛见,上垂问:山内治法,何项最急?奏称:地分边腹,治理是一样的,总是孔夫子说的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就包括了。百姓没有盖藏,官司又少积贮,遇有旱涝兵戈,坐以待毙。食要先筹的。百姓竭脂膏以养兵,营伍虚悬名粮,老弱不任差操,平时无以壮天威而消反侧,临时不能敌王忾而伸天讨,有兵之名,无兵之实,如何为足兵?百姓惟利是趋,强梁的攘夺,诈伪的讦告。攘夺者只于伤民之财,讦告者伤民之财,更害民之心,并不晓得孝友姻睦,礼义廉耻,如何得民信。百姓家给人足,营伍兵精器利,闾阎诗书弦诵,山内自然安谧。
上又问:山内民风如何?奏称:山内民好告诳状,就是文王的时候。诗经说鼠有牙,雀有角,又好强抢的,就是文王的时候。诗经说女子恐为强暴所污,所以成二南之化。召伯勤于听断,有案即为剖断,莫说衙门公所,有案即断,遇人便教,就是在甘棠树下歇息一会子,也是开导百姓的,所以成仁让之风、和平之治。如今地方官能学得召伯百分之一,自然风俗也就要好些。
上又问:陜西边境还有白莲教否?奏称:天地间的道理,有阳就有阴,有昼就有夜,有君子就有小人,有正就有邪,决没有。只是阳,只是昼的。阳盛则阴退,君子道长,自然小人道消,正道明则邪教自敛,不能说没有的事。
上又问:怎么这些百姓肯去跟他学习?奏称:这教匪与咽匪各贼不同。各项匪徒是撄人财物的,教匪是拿出钱米跟入教的。说。持斋念经,可以邀福免祸。边境愚民,因没有把圣贤的道理跟他说,以致误入歧途。到入教之后,官司查挐得殿,地方官棍从而鱼肉之,以致𮣴而走险。从前教匪滋事,实由于此。臣愚昧之见,搜捕稽防,固不可疏懈,尤须教他们子弟读诗书,明义理以牖之。卢坤要多设义学,就是此意。
上又问教化要紧,总要好地方官一奏称:教化要好,地方官,知府更要紧。共此民者,良二千石,长吏之贤否,民清之利害,皆所深知,可以实惠及民。到督抚藩臬管的地方太宽,离百姓最远,就精明的多是以耳为目,失者十常四五,道更没用。上之藩臬忌其侵权,下之府县玩不禀命。各巡道多算闲曹,一省中有几个好知府,自然化理日上。山内县府更难得人。既要循治,又要边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遇事要到得,须如龚遂渤海,虞诩凉州,略一迟延小事便成大事。